從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獲悉:2017年科技獎勵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國家科技獎勵工作繼續穩中求進,主要從六方面推進改革。
一是繼續拓寬專家和學術組織推薦渠道。2016年拓寬了自然科學獎專家推薦的渠道,得到了科技界積極響應。在此基礎上,2017年進一步拓寬了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專家推薦的渠道。本年度自然科學獎推薦項目中,專家推薦84項,占比40.2%,評審通過項目中,專家推薦19項,占比54.3%,而且兩個一等獎項目全部由專家推薦。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中,專家推薦64項,獲獎12項,分別占推薦總數和獲獎總數的30.3%和24.5%。
二是試行定額評審制度。近5年,三大獎總數基本呈逐年減少趨勢。經征求相關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意見,并結合近年來工作實踐的綜合考慮,2017年試行授獎數量總額控制,三大獎總數不超過300項。按照上述規則,本年度在評審委員會階段對技術發明獎試行了差額投票,差額9項,為進一步完善定額評審制度積累了寶貴經驗。
三是限制完成人頻繁報獎,遏制論文堆砌。為了引導科技人員潛心研究,加強科研成果的沉淀積累和實踐檢驗,對完成人報獎間隔年限和論文規范使用出臺了更嚴格的規定。規定2015年和2016年三大獎獲獎項目的全部完成人,不能作為2017年三大獎推薦項目的完成人,遏制了部分完成人搭車報獎、拼湊報獎的現象;規定國家自然科學獎提交評審的論文專著數量,從原來的“不超過20篇”減少為“不超過8篇”,力求營造求實創新、“重質量、輕數量”的風尚。
四是細化專用項目評審組,加強專用項目審查。根據專用項目所屬的學科專業,進一步細分了評審組,并專門設立了“基礎及前沿技術”評審組,支持鼓勵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基礎前沿的科研成果。同時,進一步加強專用項目的保密審查力度,凡是可以在通用評審的項目,一律轉到通用組評審。本年度有1項醫療衛生類項目,經嚴格審查和專家咨詢,從專用組轉到通用組,保證了評審的公信力。
五是持續在紀律建設上下功夫。在評審活動中,所有節點遵循“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按章辦事”的原則,從制度層面和操作層面,最大程度杜絕人為操作的可能性。
六是不斷增強評審的公開透明度。本年度進一步加大公示力度,增加了對自然科學獎知情同意證明等內容的公示;擴大評審旁聽參與面,從137位申請人中隨機抽取20位旁聽代表,分別參加兩場公眾旁聽活動;堅持初評結果新聞發布制度,初評會后,組織召開了國家科技獎初評結果公示發布會,在科技部和獎勵辦網站同步公布三大獎通用項目的初評結果和評審專家名單,全方位接受社會監督。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