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是中國領先的云計算、大數據領導廠商。近日,《經濟日報》記者來到浪潮集團有限公司,就如何更好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對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丕恕進行了專訪。
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您是如何看待這一表述的?
孫丕恕:黨的十九大報告專門提及企業家精神是對中國企業家的肯定和鼓勵。
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企業家不僅要秉承艱苦奮斗和專注主業的品質,還要有創新精神、工匠精神,對產品不斷鉆研、不停打磨,在一點一滴中實現技術和工藝的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家要勇擔重任,走在創新潮頭,這也是企業家精神的應有之義。
當然,創新不僅是企業家的歷史使命,也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比如,憑借對創新的執著,浪潮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全球前四的服務器廠商,打進了一度由美國人“說了算”的IT核心圈。
記者:您如何理解創新?
孫丕?。?/strong>浪潮所處的IT行業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浪潮能走到今天并且斬獲當前的品牌影響力,很不容易。
過去幾年里,諾基亞轟然倒地,提出摩爾定律的Intel于去年4月份宣布裁員11%,還有摩托羅拉、柯達等世界巨頭紛紛走向沒落,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深刻教訓。要在IT行業活下來、活得好,必然要求經營者時時刻刻如履薄冰,緊跟技術和市場需求不斷創新發展。我老家有句話叫“一步趕不上,步步攆不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對于創新這個概念,我的理解是,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是創新,通過模仿學到真本事也是創新,今天比昨天進步還是創新。
2007年,浪潮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高端容錯計算機”項目。一開始我們還是有顧慮的,因為高端容錯計算機的研發難度極大、風險很高,而且還要投入巨額資金。最終,我們幾經權衡還是選擇了“做”。我們的460多位工程師,歷時4年終于研發出中國第一臺高端容錯計算機浪潮K1,成為世界上第5家、中國唯一一家掌握此核心技術的廠商。去年12月份,我們又發布了投資8億元研發的新一代關鍵應用主機M13,該機型具備替代傳統大型機的能力,浪潮也由此成為全球僅有的3家能做此產品的公司之一。
今天,世界進入信息化時代,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實踐和經驗也越來越得到世界認可。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中國方案”遇到了加速變成“世界方案”的重大歷史機遇。在這一機遇面前,我們更需要踏實務實、摒棄浮躁、執著專一。作為中國IT領軍企業,浪潮更應該在產品上不斷探索,精致打磨,將精益求精、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貫穿于日常研發、生產、設計、經營的每個環節,在競爭激烈的IT市場中不斷發展壯大。
記者:未來,浪潮將聚焦哪些發展領域?
孫丕恕:過去大家常說,“企業的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今天我要說的是,“企業的競爭是數據的競爭、平臺的競爭、生態的競爭”。
浪潮從2010年開始組織隊伍從互聯網上采集數據,如今我們已與政府部門共同建設成立了大數據運營公司,專門從事政府數據運營工作。作為數據運營商,浪潮在濟南、重慶等地將政府數據和自身積累的互聯網數據融合,聯合合作伙伴共同開發智慧城市應用,推出了便民出行一路通、居民健康一卡通、公共安全一網通、和諧社會一格通、市民辦事一站通、智慧金融一貸通和愛城市網一點通等。
浪潮堅信,數據將是IT業乃至整個信息社會的生產資料,必將流通于各個領域,并產生一系列價值。我們預計,3年后,大數據交易一定會像現在的電商一樣紅火,一定會出現大數據交易商。
為有效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建立大數據生態,我們借助浪潮擁有的計算和數據兩大平臺,借鑒“公司+農戶”的模式,創造了“公司+創客”的天元大數據雙創平臺,并成功獲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為加快“公司+創客”模式的推廣,我們還發布了“百城萬客”行動計劃,即在全國100個城市建設100個創客中心,帶動“100萬+”人員就業。
記者:您如何看待個人理想信念與企業核心價值觀、國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之間的關系?
孫丕?。?/strong>在浪潮有一種文化叫“躺椅文化”。它說的是浪潮研發區都有躺椅,研發人員累了困了就休息一會,醒了接著干。后來我們把這種文化提升為以“斗志+方法論”為核心的“奮進者文化”。浪潮的“奮進者文化”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與儒家倡導的“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的個人理想信念殊途同歸。
在培訓新員工的時候,我多次和大家講,很多員工來自邊遠地區,是真正吃過苦的。今天很多老員工已經享受到比較好的生活,這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是我們勤奮學習和努力工作換來的。但是,我們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才聚在一起的,我們要科技報國,要有“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當中國制造的浪潮牌服務器“突破”美國硅谷時,這種使命感會變成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在浪潮,市值與業績永遠不是我們看得最重的,我們真正看重的是貢獻——浪潮對國家的貢獻。從1996年到現在,浪潮先后完成小型機服務器領域突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承建國內首個大數據實驗室,在企業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
只有大膽創新,為國分憂,企業家才能帶領企業員工共同拼搏,讓使命感與榮譽感融入企業文化的血脈里,流淌在每位員工的心里。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