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機C919成功下線試飛,高鐵繼續征戰海外,新能源汽車開啟人工智能模式。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在2017年頻頻破局,一批“大國重器”正在開啟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新紀元。
從《中國制造2025》的“制造強國戰略目標”規劃,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質量強國”指引,中國制造不僅在2017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更成為提速和破局的新開始。
國產大飛機打破壟斷
總裝下線兩年后,2017年國產大飛機C919分別在5月和12月完成兩架飛機試飛,訂單隨即迅速增長。作為我國按照與國際接軌的適航標準自主研制的單通道干線飛機,目前擁有國內外27家客戶的785架訂單。
作為現代制造業的“明珠”,大飛機的成功研制意義重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動力與工程學院侯安平教授表示,我國擁有的工業門類是最全的,這其中惟一真正沒有實現突破的是航空領域,國產大飛機的成功研制彌補了這一空缺,打破了長久以來歐美對大飛機制造的壟斷,有望成為繼高鐵、北斗導航之后新的國家名片和重大標志性工程。
在侯安平看來,中美雙方簽署了《適航實施程序》后,打破此前國產大飛機國際上無法通航的壁壘,打開了國產民機進入美國市場的通道。
國產大飛機的研制對行業的帶動力、輻射力不可小覷。相關數據表明,我們每向航空航天工業投入1元錢,不僅會拉動近70個行業的增長,同時還可關聯產出8元錢的效益。
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管理與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堃表示,過去民航飛機一直依賴進口,被空客和波音公司壟斷,受制于人,未來民航市場增長空間很大,可以更加有效地滿足國內航空需求發展。與此同時,國產大飛機研發是體系化過程,對其上下游的相關配套、技術工藝裝備等要求非常高,研制成功勢必帶動整個航空業發展。
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中對國產大飛機提出發展規劃期待是:到2020 年,突破制約我國大型飛機發展的技術瓶頸,掌握大型飛機核心與關鍵技術,實現C919 窄體飛機試飛取證和投入運營,初步形成產業化發展能力,并適時啟動系列化發展。
地面交通吹響“復興號”
在時速350公里飛馳中的“復興號”上,一枚立起來的硬幣保持10分鐘不倒。高鐵給人們帶來的驚喜不止于此。歷經3年,“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成功研制,與此前“和諧號”不同,其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
“高鐵在國內運行多年,市場性、安全性、穩定性是經過市場檢驗的。2017年高速鐵路里程突破2.2萬公里,2020年將突破3萬公里,這帶動了我國交通體系建設升級,與此同時,高鐵在‘一帶一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帶動交通走出去,高鐵在我國交通領域和制造業領域的作用不言而喻。”李堃認為。
在李堃看來,“復興號”350公里時速是世界上商業運營速度最快,同時又是標準化、系列化、速度化的高鐵動車組,是我國軌道交通的一大突破。
“復興號”標準動車組的3個級別為CR400/300/200,持續時速分別對應350公里、250公里和160公里,適應于高鐵、快鐵、城鐵。由于我國目前運行的大量線路屬于按照250公里時速設計建造的,所以時速250公里的“復興號”納入到中國高鐵運營體系里。
“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年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中,超過80%將被高鐵網絡覆蓋。而高鐵之外,我國新能源汽車也成為2017年新的增長熱點。
“我國電動乘用車技術也取得顯著進步,車輛的整體技術與世界頂尖水平差距并不大,部分產品性能指標已與國外先進產品不相上下。在技術層面,我們已經具備與全球的同行正面競爭的實力?!北逼履茉聪嚓P負責人表示,相比于傳統造車,我國新能源車企有望成為引領者。
2017年初,我國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達每公斤220瓦時、價格1.5元/瓦時,較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1.7倍、價格下降60%。在消費市場上,2017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3.9萬輛和60.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9.7%和51.4%。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