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布局、力爭主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
“習總書記的這段講話有一個新的重要的論斷,就是大數據是信息化的新階段,數據是信息的一個載體。”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梅宏在《中國經濟大講堂》上如是說。
而國際上多個權威機構做過預測,對經濟、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都是2%到4%。
大數據究竟有多大?
中科院院士 梅宏:“天貓2017年雙十一成交額是1682億,支付達到14.8億筆,開場5分鐘22秒,支付寶的支付峰值就達到了每秒25.6萬筆,數據庫的處理峰值是每秒4200萬次。
梅宏:“我們可以看一看全球數據這幾年的數字,基本上到2020年,全球生產的數據就會到44個Z,2030年到2500個Z,一個Z是多少呢?它是1024個EB。如果說我們把一首長為3分鐘的歌曲錄制成MP3的文件,它的大小大概是10兆。
如果一個Z的數據存儲空間,可以存MP3格式的歌曲是多少?是一億四千多首!你要把它全部聽一遍,八億年都聽不完!就是這么大的一個數據量!我們人類所獲得的數據90%是過去這兩年產生的。除了過去我們純粹的文本,還有視頻、圖像等多樣性數據。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都在貢獻數據,比如說你通過微信、微博貢獻了圖片,還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往互聯網上貢獻了圖片、視頻。”
大數據到底有什么價值?
“我們可以用四句話來描述:一個它提供了我們人類認識復雜系統的新思維和新手段;第二促進了我們經濟轉型增長,它是一種新的引擎;第三個提升國家綜合能力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新利器;第四個也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一種新工具和新途徑。國際上多個權威機構做過預測,大數據除了它本身的發展,它對經濟、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都是2%到4%,所以說在這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如果你沒有大數據的發展,在信息時代,你一定是處于一個受制的地步。大家還記得幾年前有一個事件,斯諾登事件,美國一個防務承包商的雇員叛逃了,他爆料美國正在對互聯網,以及所有通訊的數據進行監控,站在美國的立場,它是做了一個大數據的分析,但實際上這件事情,它侵害了別國的利益,對別的國家的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梅宏講到。
我們國家的大數據應用
梅宏:“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第二次集體學習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個講話,叫做“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布局、力爭主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習總書記的這段講話有一個新的重要的論斷,就是大數據是信息化的新階段,數據是信息的一個載體。”
“我們現在進入全面決戰小康的關鍵階段,2020年要全面實現小康,但是在我國西部,還有很多貧窮的地方,所以說要精準扶貧,怎么樣精準扶貧?
比如說貴州,它是全國貧窮人口面積最大的一個地方,在國家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戶就有700多萬,也是精準扶貧重要的攻堅主戰場。有370多萬的人還沒有完全實現脫貧,所以貴州就搞了一個精準扶貧的大數據平臺,它把扶貧辦、公安、教育等十幾個部門的數據,民政等等,全部打通匯聚起來,再和地、州的數據進行整合,然后實現互通共享、自動對比、實時更新、自動預警和融合應用。
比如說教育資金減免。通過上學,有個一技之長,未來就有了脫貧的很好的技能。我們現在國家有政策,貧窮家庭的孩子考上學,學費是減免的,那過去的減免它有一個核查的過程,你先入學,入學以后再去開各種證明,最后再把錢返還給你,但是你入學得墊資,基本上這個流程下來要四到六個月,你才能把墊資的學費拿回來,有很多家庭本身就貧窮,他根本就借不到錢,所以說很多孩子就因為這一環節,學也不上了。
但是現在改變了教育資金減免的方式,都通過平臺,不需要來回奔波去核查、去開各種證明,證明你是一個貧困戶,通過平臺大數據一比對,你是貧困家庭出來的,直接就把這個信息推給相關的學校,現在貴州省內高校全部實現了貧困生報到的時候,不交錢就直接入學,明年他們希望能推到全國,就是說貴州的貧困學子考上任何一個國內學校,都直接實現學費減免。這就是大數據給我們實際生活中間帶來的好處。”
梅宏:“現在黨中央國務院都在拼命地抓這件事情,我們的政府服務能力也在不斷地提升。我們很多人經歷過你去窗口辦事情的時候,這個窗口要你提供身份證的復印件,那個窗口也要你提供身份證的復印件,你要去辦一件事情得把身份證復印好多次。
前段時間我們總理批評的那些奇葩證明,要證明我媽是我媽,證明我是我,上哪兒去證明去,對不對?現在這些東西,透過信息手段就能夠解決,實現無證明辦理。并且你在一個窗口,把你的申請提交,后面事情就不管了。江蘇在搞不跑腿就是不見面審批,直接網上提交,不通過大數據是做不到的。”
大數據變成人類未來的巨大能源所在。
摘自 央視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