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要高度重視原始性專業基礎理論突破,加強科學基礎設施建設,保證基礎性、系統性、前沿性技術研究和技術研發持續推進,強化自主創新成果的源頭供給。要積極主動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從我國現實需求、發展需求出發,有選擇、有重點地參加國際大科學裝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設和利用。要準確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選準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通過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6月9日),《人民日報》2014年6月10日
學習札記
自主創新對國家和民族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國家繁榮昌盛,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堅持創新;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也是創新。
創新工作需要多方努力。首先要加強原始創新,需要強大而持續的后勁,基礎研究就是這一后勁。搞好創新工作就要給原始創新穩定的經費投入,以保證創新的可持續性;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人才,為人才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要加強國際交流,促進科技有國際視野、創新有全球戰略;要切實推進創新,還要保護好知識產權。
創新實踐中,很多關鍵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些技術可以買來,但是高端技術是買不來的,這方面的創新必須要依靠自己。歷史上,我們曾有非常輝煌的過去,然而在近代科學發展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們與世界有一段差距。彌補這一差距,需要時間。但是,當下的發展表明,中華民族的創造能力還是非常強的,我們在很多科技領域已經跟上甚至趕超了世界前沿,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會有更大的進步。——黃伯云
黃伯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新材料研究。
融會貫通
中國經濟的發展實踐證明,產業轉型升級如若缺少技術的突破和支撐,必將難以實現。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新興產業的培育都需要以雄厚的基礎研究積累為源頭。
準確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最新趨勢,前瞻布局和加強重要領域的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壯大發展新動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新的時代,中國需要大力推進開放式創新,整合和利用國際國內的科技資源,以創新、創新、再創新的姿態,把握住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革命帶來的各種戰略性機遇。
為推動科技創新,國家逐漸明確了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當前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世界科技強國建設快速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科技創新高地迅速崛起。國家實驗室建設拉開序幕,國家創新體系格局面臨深刻調整。京津冀、上海、廣東、安徽、四川、武漢、西安、沈陽8個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深入推進。黨中央、國務院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所有這些都預示著,我國已進入一個創新的黃金時代。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