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海淀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措施》,重點推出16條創新舉措, 旨在提升中關村創新發展效率和能級,更好地服務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據了解,“海淀創新發展16條”包含原始創新能力躍升、創新型企業“3×100”、“創新合伙人”、城市空間更新、“科技政府”、“科技城市”、“科技公民”、創新服務“碼上辦”等九大計劃和七大行動。
北京市海淀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淀區作為中關村科學城的主體區域,緊緊圍繞“科學”+“城”的要求,重塑文化科技融合新動力,更高層次構建創新生態體系和新型城市形態。此次發布的海淀創新發展16條是在深入落實海淀區現有政策體系基礎上,以更大尺度、更寬視野完善區域創新的初步探索。
完善高精尖產業結構
據了解,“海淀創新發展16條”著眼于在更高層級和更深程度構建區域創新生態體系,注重原始創新能力躍升、創新型企業和高精尖產業結構培育。
以實施原始創新能力躍升計劃為例,海淀區將聚焦新一代科學技術、量子科學、生命科學、顛覆性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支持駐區各類創新主體加強基礎研究;實施研發投入倍增計劃,加大政策激勵力度,鼓勵駐區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設立概念驗證資助計劃,支持國內外具有重大價值,尚處于探索階段的基礎研究與探索項目的發展。
根據創新型企業“3×100”計劃,海淀區每年將安排8億元專項資金,通過領軍企業100、隱形冠軍100、種子企業100三大計劃,聚焦支持領軍型企業、成長型企業、潛力型企業的培育,形成創新型企業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態勢。其中,領軍企業100計劃,計劃3年內培育2-3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千億級領軍企業,新增6家以上百億元企業。隱形冠軍100和種子企業100計劃則針對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企業和成長性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重點支持,力爭3年內新增10-15家獨角獸企業,培育若干科技小巨人企業,不斷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集群,進一步完善高精尖產業結構。
此外,海淀區還將持續完善創新基金體系,加強原始創新基金、天使投資基金、成果轉化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產業發展基金、并購基金建設,形成1000億元規模的“海淀創新基金系”。
根據實施高精尖產業引領計劃,海淀區每年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多渠道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并做精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筑牢高端產業發展的基石;做尖以生命科學、新材料、能源環保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引領的戰略先導產業等。
吸引“創新合伙人”扎根
人才是“海淀創新發展16條”重點關注的創新要素。海淀區將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重點關注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科技經紀人等創新群體,吸引一批具有高度黏性、扎根中關村科學城創新創業的“創新合伙人”。同時分領域繪制全球頂尖人才圖譜,建立頂尖人才儲備池,全球范圍內加大高層次人才創新團隊引進力度。
據了解,海淀區計劃通過建立人才舉薦制度,對經過知名企業家、戰略科學家、投資專家推薦,掌握原創顛覆性技術的海內外人才,具有潛質的青年人才,優先納入海鷹人才支持體系。同時,設立青年科學家大獎和創新雛鷹大獎,加強對人才的支持。
此外,海淀區在落戶、醫療服務、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強化對人才的綜合支持,3年內安排2萬套人才公寓,保證高端人才、青年人才的安居樂業。
在創業服務方面,海淀區將以深化全國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為核心,推動創業服務提質增效發展。建立創業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分類分級評估機制,根據評估結果給予精準支持,推動形成創業服務助力梯隊。深化“創業會客廳”建設,完善“政務服務”+“創業服務”模式。
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李長萍在解讀“海淀創新發展16條”時表示,這次發布的政策更加關注新興城市形態建設以及科技文化融合發展,創新科技成果要在海淀率先應用,提高創新創業者和居民的獲得感。未來,將聯合所有的創新主體,包括高校、央企、民企、協會、經營機構、部隊,共建創新家園,讓政府的創新服務能服務到每一個創新創業者,早日建成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完善城市發展空間
“海淀創新發展16條”的另外一大亮點是積極構建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相匹配的新型城市形態。
據了解,海淀區通過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城市空間更新基金,以中關村大街為主區域,建設一批創新創業空間和高品質公共空間,形成中關村科學城新的標準形象。其中,中關村大街和北清路兩條創新主軸將進行品質提升,在北清路沿線打造一批中央科研和休閑區、中央商務活動區和功能型的創新示范區。此外,加快推進中關村大街改造升級,進一步優化中關村科學城南區、北區的城市功能和創新生態架構,形成中關村科學城新的標志性形象。
同時,海淀區還將優化科學城創新生態系統,加強高品質友好交流公共空間建設,讓城市慢下來,讓空間優起來,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多創新交流場所。
此外,加強科技城市、科技政府、科技公民“三位一體”建設,通過強有力的科技互動,切實增強創新創業人群和廣大群眾的獲得感,使科技創新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質依托科技得到有效提高。
未來,海淀居民的家門口將出現若干百度公園、小米公園,成為市民日常休閑和體驗高科技產品的好去處。
濃濃的科技范也是海淀區此次創新的重要方向。據了解,海淀區推出的創新服務“碼上辦”行動將通過一個“二維碼”集成所有創新服務政策和政務服務,解決創新服務信息不對稱、服務政策多頭出的難題。通過建立創新服務需求統一受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平臺,統籌全區創新服務職能,完善涵蓋政策發布、政策申報、服務需求對接、審批事項辦理等功能的全流程服務體系,不斷優化營商服務環境。
北京市海淀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海淀區將抓好細化落實,為各創新主體扎根中關村科學城,面向“三城一區”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開展高水平的創新創業提供優質的服務,營造優良環境。
力爭2020年,中關村科學城高新技術企業收入達到2.6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65%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1.2萬家,發明專利授權量超過2.3萬件,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750億元,新增國家標準50項,一批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潛力企業持續涌現。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