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經濟就是現代經濟的高級形態。”在近日舉行的主題為“質量中國:新時代新征程新跨——推動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中華工商時報年會經濟年會上,著名經濟學家劉迎秋表示,現代信用消費到來得猝不及防,信用市場前景廣闊。而社會信用值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人們在數據領域的“全息投影”。
在此次經濟年會上,與會專家和企業家就2017年中國民營經濟和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對2018年中國新經濟發展趨勢及消費市場走向做出指導和預判。同時評出2017年度“十大民營經濟新聞”“十大民營經濟年度人物”“全國十佳創新企業”等獎項。
進入信用消費新時代
作為一種無形的個人資產,信用在成為每個人數字標簽的同時,信用數字值幫助企業與用戶打破“黑箱”交易,大大提升了整體的社會消費效率——掃掃二維碼單車便能騎走、“刷臉”即可租借手機電腦、在無人便利店輕松購物……隨著共享經濟的繁榮,基于個人信用的新型消費方式已經成為當下互聯時代的新生活。
從銀行信貸到電商平臺,從移動支付到共享經濟,隨處可見信用消費的影子。專家預判,市場將“規模化”地進入信用消費新時代。
“當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覆蓋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信用變成了現代人們的剛需,而信用值也由此變得真正有價值。”作為此次年會我國西北地區惟一一家獲得“全國十佳”榮譽的企業,智冠控股集團董事長劉智對記者表示,“如何能夠盤活越來越多人的信用資產,構建信用社區、信用城市乃至信用社會,將成為拉動市場內需的重要途徑。”
以汽車行業為例,作為區域經濟領域產業創新模式的研究,此前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特意針對智冠控股集團旗下的“智慧易購”項目舉辦了2017信用消費新業態項目評審會。全國工商聯研究室主任林澤炎在會上肯定了在我國逐漸推進和完善信用體系建立的大背景下,企業探索信用消費新業態,是一種“適時的創新”。
據了解,該項目以汽車作為消費品切口,消費者個人信用為背書,市場需求貫穿整個產業終端聯動,打造了一種全新的信用消費新業態平臺,讓信用價值替代傳統商品溢價,從而產生多元價值,幫助大眾消費者實現“低價購車”的品質生活。
“我們通過自己的渠道量采各品牌汽車,放到自己的平臺上售賣,通過我們自主研發的 APP和自己的4s店,線上線下聯通互動,打造了集云計算、汽車貿易、 汽車后市場服務、銀行及金融機構,包括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三網合一的智能化、科技化資源整合平臺。”劉智介紹說,“智惠易購APP本身就是一款專業的全方位智能化綜合服務平臺,消費者再也不用經歷各種繁瑣的手續,通過平臺即可完成選車、購車、支付及全部的后服務市場功能,真正享受安全、智能、科技、便捷的一站式品質生活服務。更重要的是,可以用六折的錢買到百分百新車,把個人征信利用起來,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企業來替你還清所有車貸。”
基于這種“讓閑置信用創造商業價值”的新消費業態,劉智所做的產業后端項目是建立個人及家庭信用數據庫閉環,圍繞家庭做精準服務,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為以車主為代表的中高端客戶,全方位地提供衣食住行等精準消費服務。
建立信用體系創造商業價值
近日,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發布了全國汽車維修行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副會長張京偉表示,只有全面建成汽車維修行業信用體系,才能真正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
中國民營經濟課題組專家認為,首先,以智慧易購為代表的商業模式,其真正的社會價值在于體制創新,利用市場的力量打破了信用壁壘;其次,企業通過整合汽車后市場產業鏈、大數據運用,和現有汽車市場結合,打通了金融和類金融市場,將所有環節和個人信用值掛鉤,巧妙設計了完整的商業模式;第三,良好的商業模式促成了大量就業崗位,利用新合伙人制激勵創業者,降低了創業門檻,提高了創業成功率,符合國家和社會當下的“雙創”精神。
“不止是云計算,當前,全球信息化進入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具備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安全可靠和開放共識特點的區塊鏈技術與也打開了汽車產業發展新空間。”銘鼎區塊鏈公司董事長蔡昌光表示,通過車行鏈,用汽車資產抵押發行方式,企業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圳監管委員會共同打造的CARC“車行鏈”模式,就是以汽車實物價值通過智能合約機制,以小于實物資產評估價值為背書,對發行數字產權份額及數字資產,無縫接軌到數字資產交易,來實現數字資產的流傳或實現數字資產交割轉移,用基于區塊鏈數字資產確權,是針對汽車信用土壤遭受破壞而進行基因改良的基本戰術和創新技術的突破。
市場調控打破信用經濟壁壘
記者了解到,目前有30多個國家部委參與了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然而因為體制和技術的具體限制,信用數據要實現共享目前仍然壁壘重重。
與會專家認為,全面快速進入信用消費時代是因為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從業者間流行的最大思路是“免費”,即為消費者提供各種“多快好省”又保質保量的“免費”或“低消費”模式。信用消費的模式和互聯網發展模式異曲同工——都在不降低品質的基礎上提供更好的消費品給消費者,都需要做大做扎實平臺底座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社會風險,都會迎來某個發展階段爆發式增長突破。
智冠能夠在短短兩三年內利用平臺華麗轉身,做到倍增裂變的平臺價值,就是因為抓住了“信用消費”的大趨勢。“利用汽車為切入點,銀行和金融征信為抓手,我們搭建的數據平臺是優質圈層的閉環。當這個平臺的底座足夠大,就能夠拉動和激活整條產業鏈上相關的一系列消費市場。”劉智說,“在信用消費的平臺上,一個關鍵節點是個人數據權利的讓渡,而任何數據的讓渡理論上都有風險,這就需要和銀行等強征信金融機構緊密合作,通過法律手段,嚴控市場風險。”
民營企業的優勢在于及時和市場良性互動,且貫徹新商業模式時靈活機動、執行力強。與會專家認為,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政府有必要根據新的經濟模式、新的業態、新的產業和新的商業模式來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更好地促進利好環境落地;另一方面,企業應該有清晰的市場戰略主線,圍繞“大消費”的趨勢做整體布局,嚴控信用風險的同時,幫助政府構建良好的數據信用環境。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