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搜狐
日前,IDC發布了《IDC FutureScape:全球制造業2018預測——中國啟示》(IDC # CHC43496318,2018年1月),報告描述了中國制造行業IT 2018年十大預測。
報告為制造企業的高管提供了未來12-36個月內制造業IT及其IT 所支持的業務發展趨勢,報告標識了這些預測發生作用的未來時間和受影響的業務領域,以及相對的復雜性和成本。每個預測包括IT 對業務的影響和對于制造企業的行動指南。
2017年,中國制造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生產成本壓力增大以及經濟下行趨勢迫使中國制造企業的兩極分化更加嚴重。從整體情況來看,中國制造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中小型企業,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加大數字化轉型的投資去擁抱新興技術是當前的重點,發展智能化的生產過程和產品的創新性和靈活性,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建立自己的品牌,避免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但是隨著勞動力、材料以及各項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依然面臨著挑戰,甚至與企業在新興技術方面的投資產生了沖突。另一方面來看,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發展智能制造的政策和戰略,鼓勵中國制造企業與"互聯網+"理念結合,發展創新制造工藝,推動產品服務化轉型,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這些因素都在推動著中國制造業的發展。
IDC 2018年制造業的十大預測如下:
預測1
到2020年,50%的中國2000強制造業企業將會依靠數字平臺來增加他們對生態系統和體驗的投資,并支持其總收入的30%。
預測 2
到2021年,15%的中國2000強制造業企業將會依靠嵌入式智能的安全骨干網,利用物聯網、區塊鏈和認知技術,實現大規模的流程自動化,并將執行時間縮短高達25%。
預測 3
到2020年,60%的制造企業將參與行業云計算,盡管這些制造企業中只有四分之一將通過數據盈利。
預測 4
到2020年,由于物聯網的需要將運營技術(OT)和信息技術相結合,會使超過30%的IT和OT技術人員在這兩個領域都有直接的項目經驗。
預測 5
到2020年,35%的制造企業將通過云眾包、虛擬現實和產品虛擬化方式,直接與客戶和消費者進行新產品和改進產品設計上進行合作,使產品成功率提高25%。
預測 6
2020年,從耐用消費品和電子產品制造業開始,增強現實和移動設備將推動服務業向零工經濟轉型,同時“專家聘用”取代10%的專職和現場服務的工作人員。
預測 7
到2020年底,25%的制造業供應鏈將使用分析驅動的認知能力,從而使成本效率提高10%,服務績效提高5%。
預測 8
到2019年,75%的供應鏈交互將發生在基于云的商業網絡上,大大提高了參與者的彈性,并將供應中斷的影響降低了三分之一。
預測 9
到2020年,在特定制造子行業中有15%的制造商將按照需求節奏實現均衡化生產,并通過智能和靈活的資產獲得更大程度的定制產品。
預測 10
到2020年,15%的管理數據密集型生產和供應鏈流程領域的制造商,將利用依賴于邊緣分析的云執行模式,以實現實時可見性和增強操作的靈活性。
IDC Manufacturing Insights中國制造業研究經理張越表示:“進入2018年,隨著中國領先的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DX)的日漸成熟,協同發展戰略將成為中國制造業的主題。工業云以其開放和靈活的特點,為中國制造業帶來多種可能性,在政策和技術發展的支持下,為工業云的普及與發展也帶來了機遇。同時,機器人、物聯網、增強現實 / 虛擬現實、認知/人工智能、3D打印等創新加速器將重塑制造業的傳統生產模式、服務水平和業務模式,甚至于整個供應鏈數字化轉型。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挑戰和機遇是同時存在的,在有效利用數字紅利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投資回報率,將成為中國制造企業轉型的重要議題。IDC認為,創新、靈活的生產方式以及產品服務化的轉型將成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主流,在技術和政策的刺激下,中國制造業有望在2018年進入協同發展時代。”
延伸閱讀:“中國制造2025”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
在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方面,現已建成5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同時還培育了48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形成了以國家創新中心為核心節點、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為重要補充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建設。大飛機、集成電路、新材料、飛機發動機和燃氣輪機、5G、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也取得積極成效。
在工業強基工程方面,去年國家支持了331個重點項目,高速動車齒輪傳動系統、核發電系統所用的泵用密封件等重點領域“卡脖子”的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在智能制造工程方面,428個智能制造的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項目取得了積極進展,206個項目進行了試點示范,發布了22項智能制造的國家標準,初步建成了一批數字化的車間和智能工廠。
在綠色發展工程方面,工信部支持了225個重大綠色制造的項目,打造以綠色標準、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為核心的綠色制造體系。在高端裝備創新工程方面,去年取得了重大的技術成果,C919大型客機成功實現了首飛,AG600水陸兩棲飛機去年年底成功實現了首飛。此外,時速超過350公里中國標準的動車組,“藍鯨一號”等一批高端創新的成果也不斷涌現。
2018年工信部將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重點推進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深入地實施好五大工程;二是創建“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級示范區;三是培育若干世界級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四是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組織實施工業互聯網的平臺培育、百萬工業企業“上云”等工程;五是提升制造業的供給體系質量,落實好今年鋼鐵去產能的任務,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六是優化制造業的發展環境,特別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交易性的成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