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應該更自信一些。過去我們叫‘彎道超車’,我覺得這個詞有局限性,最好是叫‘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談及基礎研究發展問題,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期就科技工作進展與成就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說。
他的這一提法,受到在場的科技部部長萬鋼、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候任主席龔克,以及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吳季等人的贊同。在幾位科技界領軍人物的共同推敲下,最后大家提議中國基礎研究發展的模式應該是“另辟蹊徑”。
此次發布會上,記者針對“解決我國原始創新能力薄弱現象”拋出了一個犀利的問題,現場各領域專家爭相應答。
國際著名實驗物理學家薛其坤首先發言表示:“前沿基礎研究是實現原始創新的主要或者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他認為,基礎研究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層面持續和穩定的支持;同時,良好的學術評價機制也是激勵科研人員的重要保障,考慮到基礎研究不確定性大的特點,在爭取成功的同時,也需要探索應對“失敗”的機制;第三,要加強高精尖試驗技術的支持,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薛其坤話音剛落,長期從事空間科學衛星和分布式成像探測技術研究工作的吳季立刻補充說:“要進一步加強由政府主導、有組織的定向基礎研究。這其中包括地面大科學裝置和科學衛星等。”
吳季得出這一結論是有根據的。他的團隊最近就100余年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果的來源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1990年以后,由大科學裝置支撐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比例高達48%。這項調查結果也很好地印證了薛其坤的觀點。
坐在離吳季不遠處的免疫學專家曹雪濤經常參加科技項目評審工作,他觀察,目前國家對于科技創新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外同行也認為中國基礎研究發展之快令人“難以置信”。
曹雪濤說:“中國學者應該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制高點,然后在這個制高點上發出中國聲音,產生原創性的成果,帶動中國的高新技術應用研究。”
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薛其坤聽了這個新描述興奮地說:“對,我更喜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目前我國的量子科學研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科學發現是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就是因為我們有了別人沒有的利器,發展了自己的工具,這靠彎道超車是超不上去的,得靠原始創新能力的提高。我們需要的不單單是‘彎道超車’,而是……”
坐在薛其坤旁邊的吳季看他激動得一時語塞,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補充說:“不是‘彎道超車’,而是‘另辟蹊徑’。” 全場記者都被這一幕逗笑了。
坐在中間的萬鋼也笑著說:“科學家們的討論很有意思。實際上彎道超車是指在跟隨并行的動態過程中進行超越。但是對于基礎研究,還有一種說法,叫‘換道超車’,換道就是另辟蹊徑。”
如何另辟蹊徑呢?
萬鋼說,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是我國對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第一個政策性指導文件,這標志著中國正在逐步走向科技強國的道路。
萬鋼介紹,該文件的形成源于去年兩會,當時有9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了關于加強基礎研究的問題,成了全國政協的1號提案。其后科技部牽頭專門召開了為期3天的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研究的“香山科學會議”,如今,當時各位專家的共識落實到了工作部署當中。
摘自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