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北京,春意漸濃。來自全國各地、不同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帶著全國人民的重托,匯聚北京。記者采訪發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環保”等依然是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和委員提及較多的詞匯。這些詞匯背后反映的不僅僅是某一領域的問題,也代表著今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與會代表和委員紛紛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干出來的。
為實體經濟吶喊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很光榮,也深感責任重大。”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無錫產業發展集團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質量部制造運行總監趙偉,是全國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由于是從制造業一線走過來的人大代表,趙偉主要關注制造業的發展和產業工人的現狀,為振興實體經濟鼓與呼。
“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大力推進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創新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驅動力。未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入融合,制造業生產方式、企業組織、產品模式等都將發生巨大變化。在這一過程中,人才的支撐作用凸顯。“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整合社會資源,加強對產業工人的職業再教育,同時培育產業工人的社會認同感,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發揮自己的作用。”趙偉說。
此外,趙偉還建議,加強校企合作共同培養高技能人才。“建議聘請企業高技能人才到高校任教。在這一方面,既要對這些企業人才進行授課培訓,又需要給高校教師在企業準備相應的崗位。”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和命脈,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已成為政府和社會的廣泛共識。多位全國人大代表一致認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自身要抓好創新驅動,增加產品附加值,盡快邁向產業高端;政府要強化引導,扎實推進“雙創雙服”活動,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成本,使實體經濟增魅力、添活力。
督促加強科技創新
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創新”也是代表委員們提及最多的詞語。
“制造業企業必須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搶占國際話語權。”全國人大代表、回天新材董事長章鋒表示,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
2018年2月,回天新材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稱,預計2018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009.16萬-6933.65萬元,同比增長30%-50%,成績喜人。
“回天新材立志產業報國,招賢納士,不斷進行科研攻關。”章鋒說。
數據顯示,2014-2016年,回天新材研發費用投入分別為5290.45萬元、5013.64萬元、5483.96萬元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一直維持在5%左右。章鋒表示,“企業一定要有企業家精神,不斷創新。多年來,回天新材始終秉持企業創新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信念。”
作為互聯網領域的風云人物,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今年的提案主要聚焦人工智能、無人駕駛、雄安新區等方面。
在人工智能方面,李彥宏建議國家出臺政策鼓勵企業開放人工智能平臺。“如果國家能夠通過政策方面的引導,讓更多的企業開源和開放,對于整體提升我國人工智能技術能力和人工智能在各個行業的應用都是一件大好事。”李彥宏說。
在李彥宏看來,我國對于人工智能等新生事物接受程度較高,愿意嘗試新事物,即使在相關法律還不夠完善的情況下,依然積極鼓勵創新。“今后,將會更加關注科技創新如何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打好環境保衛戰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環境保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
連續三屆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北京市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劉紅宇告訴記者,作為一名“老委員”,今年她主要關注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并已提交了相關提案。“新的5年,擼起袖子加油干!”
曾經連續10年、擔任過兩屆政協委員的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今年以全國人大代表的“新身份”參加全國兩會,并帶來了一項《關于加快推行綠色制造,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綠色制造是污染防治的主戰場。”楊元慶認為,要加快推進綠色制造的步伐,可從幾個“新”入手:加快培育綠色低碳新增長點,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形成一批百億級規模的龍頭企業;鼓勵發展新興業態,如節能服務、節水服務、環保服務、綠色數據中心等;拓展新技術和新解決方案,充分發揮高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創新優勢,通過“互聯網+”資源回收等推動資源利用和能源管理智慧化,實現生產方式綠色精益化;引導資金新“活水”流向綠色產業,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最后,要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使更多的消費者愿意為有綠色“基因”的產品買單,使“綠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與楊元慶一樣,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虹儲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國萍同樣聚焦環保問題。垃圾分類不僅能減少城市環境的壓力,還能起到節約資源、利用資源的效果,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朱國萍建議,政府應將垃圾分類作為一條綜合產業鏈,既要注重源頭清理,也要注重環節建設。尤其在回收和運輸中做好環節銜接,可考慮采用不同顏色的垃圾車對應同色垃圾桶分時段進行回收和運送,起到“分類回收”的效果。同時,進一步加強市民環保技能的培養,提升垃圾分類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從家庭開始做好垃圾分類,減輕后續垃圾分類的負擔。
做好垃圾分類、加強科技創新、壯大實體經濟……一項項建議既事關民生,又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用劉紅宇的一句話來形容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的心情特別貼切——“更加清醒,更加有方向。高質量發展是干出來的!”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