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又一次走在前列,在全國首先出臺工業互聯網地方政策。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推動高質量發展,廣東于3月22日出臺了《廣東省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和《廣東省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若干扶持政策(2018—2020年)》(以下簡稱扶持政策)。
政策明確提出,到2020年廣東要在全國率先建成完善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到2025年要在全國率先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
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鐘旋輝介紹,預計未來3年廣東要通過政策引導,培育形成20家具備較強實力、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200家技術和模式領先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商;推動1萬家工業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帶動20萬家企業“上云上平臺”,進一步降低信息化構建成本。
首個工業互聯網地方政策
自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指導意見以來,工業互聯網便成為熱議的焦點,甚至被業內人士當作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點。
作為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與現代工業融合發展催生的新事物,工業互聯網是工業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實現生產制造領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關鍵支撐。
廣東之所以能夠成為全國首個發布工業互聯網地方政策的省份,與其制造業和信息產業優勢緊密相關。2017年,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萬億元,增長7.2%;利潤總額9700億元,增長16%。
廣東作為制造業大省,有著豐富的制造業門類,為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提供了場景。廣東曾連續3年財政累計投入超過120億元,支持工業企業以自動化、信息化為重點的新一輪技術改造,推動1.9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了機器換人、設備換人和信息化改造。
廣東工業已經全面由2.0階段向3.0階段邁進,具備了良好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條件,為下一步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奠定了扎實基礎。
廣東省經信委副主任王月琴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是在前期推動自動化、信息化的基礎之上,走向智能化,走向數據化,工業互聯網就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廣東又是電子信息、互聯網產業和應用大省。廣東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占全國近1/3,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突破3.3萬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超8000億元,全國第一。近年來,廣東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互聯網從消費領域向工業領域加快滲透,制造業自動化、信息化成效明顯,為部署發展工業互聯網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出臺的實施方案和扶持政策,重點支持工業企業廣泛運用工業互聯網技術,以應用帶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網絡、安全建設和產業發展,共提出三部分11條政策,包括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開展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應用推廣,促進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創新發展等。
以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為例,廣東按照“平臺降一點、政府補一點、企業出一點”原則,大幅降低企業“上云上平臺”成本。公有云平臺商和電信運營商降資費,為企業信息化建設一次性投入成本和網絡成本30%以上;財政采取服務券后補助方式,由廣東省制定“上云上平臺”獎補標準,對企業核心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補助。
在促進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創新發展上,廣東將從技術、服務、創新三方面培育發展供給側資源,提升服務水平和能力。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網絡和安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制定統一遴選標準,支持不超過20家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建立“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培育優質工業互聯網平臺商和服務商;還將支持地市引進國內外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創新資源,支持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建設。
“上云上平臺”只是開始
除廣東外,浙江、山東等多個省份都在推動企業“上云”。
王月琴告訴記者,廣東的區別在于落腳點落在制造業、工業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我們是想借助互聯網,點燃數字化革命的浪潮,從而嫁接到制造業,使制造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當前工業互聯網還是新生事物,王月琴調研發現,雖然廣東有部分企業已經開展主動地利用工業互聯網發展、推動數字化的轉型,但現狀是大部分企業還在觀望、疑慮。
“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這是第一步。”鐘旋輝認為,推動企業用起來最重要。“你試都不去試,怎么知道好不好,要用了之后才體現。推動廣東企業先用起來,以應用示范來帶動產業的發展,這是政策制定的主要考慮。”
接下來,廣東省經信委要牽頭做好三件事。2018年打造應用標桿,選擇重點行業先用起來,包括電子信息、家電、先進裝備、紡織服裝、食品醫藥、輕工材料等廣東傳統行業。同時樹立一批行業標桿和樣板示范企業,希望通過示范企業實施前后對比,讓同行業企業看到工業互聯網為企業帶來的價值,從而打消顧慮、主動進行數字化升級,走向智能化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扶持政策中表明要培育約3萬個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曾表示,工業互聯網最為重要的是新業態、新模式能夠將整個生產、制造、設計、流通等不同環節所積累的相關知識、相關經驗進行提煉和建模,最后使企業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形成許多類似于移動互聯網的應用程序和工業APP。
這樣的APP會帶來很多模式的創新,大企業走在前面,創造示范性的應用之后,后續的中小企業能夠將示范應用進行推廣,借此帶動整個制造業質的提升。
接下來,還要建設一批示范基地、3年帶動20萬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廣東將采取省市縣區三方聯動的方式形成政策的合力,圍繞重點行業和產業集聚地建立一批產業示范基地。
2018年是政策實施第一年,廣東省經信委初步挑選了廣州、深圳、佛山、東莞4個工業和信息化基礎扎實的試點,以及汕頭、揭陽、湛江、陽江、中山5個粵東、粵西產業集群明顯的試點,取得經驗之后再向全省推廣。
來自華為、騰訊、阿里、樹根互聯、聯通、電信、移動、美云智數、中設智控、華龍訊達的10家平臺企業,也啟動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助力廣東萬家制造企業“上云用云”。
在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廣東省經信委主任涂高坤指出,發展工業互聯網將成為廣東建設制造強省的新引擎。
2018年,廣東預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左右,利潤總額增長12%左右;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到27.5萬元/人;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53%。
摘自 21世紀經濟報道語音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