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標志著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和改革的帷幕正式拉開。“給教師壓擔子、指路子、出點子、給位子、發票子”,今年的兩會“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如是說。
教師強則教育強,教育強則國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新課題、新使命和新矛盾。教師隊伍素質如何進一步提升?偏遠、貧困地區如何補“短板”?如何重振師道尊嚴,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多位全國政協委員。
提素質:促進各級各類教師素質提升
在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山東省委主委段青英看來,當前我國教師隊伍存在著數量相對不足、質量總體不高、分布不均衡等問題。“學前教育明顯不足,受編制所累,教師數量無法大規模增加;優質教師集中在發達地區,中西部、農村薄弱地區相對缺乏;而教師素質也有待進一步提升。”段青英說。
“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待遇、地位的提升都使我們感到振奮,國家給了教師很高的地位,但我們更多思考的是我們的能力和水平是否能承擔起培養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史家教育集團校長王歡說。
如何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在王歡看來,嚴把“入口關”是重要一環,但更重要的是教師入職之后的培養。“特別是在真實的崗位、工作場域下,進行專業化、職業化的自覺努力。”王歡說,為此史家教育集團成立了覆蓋所有學科和年級教師的“史家學院”,推動教師教學經驗的學術表達,促進教師職業化成長。
“一方面要開展新教師規范化培訓,扣好教師職業的第一粒扣子,把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融會貫通,形成教師最重要的學科教學知識;同時要構建‘教學、教研、科研、培訓’四位一體的教師專業發展道路,使教師在課堂實戰中提高教學素養,在教研活動中提高學科素養,在科研過程中形成個性特點,在多樣的培訓課程中開闊視野。”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說。
在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看來,教師培養除了重視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外,還要重視養成教育,真正培養“四有”好老師。
“教師的發展動力來源于自我肯定,來源于對細微教育成就的敏感。如果教師發現自己的努力,不僅可以改變一個孩子、一個家庭,而且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會激發出強大的動力。”倪閩景說,新時代的優秀教師,要提倡“雙點燃”即點燃自己照亮學生,同時點燃學生照亮自己。
補短板:聚焦教師隊伍建設薄弱環節
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持續超過4%。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當前我國有9000萬鄉村兒童,330萬鄉村教師,師生比不成比例。而鄉村教師直接關系到鄉村兒童的命運和未來,解決鄉村教師隊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切實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提升鄉村教師素質,保障鄉村教師權益。”段青英說。
針對鄉村地區優秀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科技大學副校長魏世忠深有感觸。“我自己就是從農村考出來的,深知知識改變命運,但當前農村地區尤其是教學點、村小教師普遍不足。”對此,魏世忠建議大力推進縣管校聘,“教師編制在縣城,只是在不同的學校工作,既可以促進教師流動又可以穩定教師隊伍”。
倪閩景則建議以教師“公職化”為基礎,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實行教師聘任制、校長任期制管理,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
在戴立益看來,教育發展的關鍵是人才,薄弱地區不乏好苗子,關鍵是怎樣將這批人培養、選拔入教師隊伍。“建議在中西部、鄉村地區等采取定向培養的方式,在政策待遇上加大扶持力度,就地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教師。”戴立益說。
“此外,還應探索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一方面鼓勵教育發達地區的優秀管理者、學科教師去中西部地區掛職;一方面開展中西部教師、校長培訓。”戴立益認為,應通過交流帶動薄弱地區提升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促進教師隊伍能力素質的提升。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和學前兒童入學率的不斷提高,幼師短板逐漸凸顯,建設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教師隊伍成為當務之急。
針對當前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不足、編制內外教師待遇差距大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焱建議從國家層面出臺《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落實幼兒園教師待遇、地位;同工同酬,取消編制內外教師待遇差異。此外,她認為還應將廣大民辦幼兒園教師待遇納入政府監管,保障民辦園教師待遇,穩定民辦園教師隊伍。
振師道: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
“重振師道尊嚴,師道神圣不可違反。全社會要創造教師從業的寬松環境,教師也要自律、自警、自省、自愛,做一個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師。”在今年的兩會“部長通道”上,陳寶生向全社會發出了“尊師重教”的呼吁。
如何重振師道尊嚴,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明確公辦中小學教師國家公職人員的法律地位,是一個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創新。”在戴立益看來,教師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本身從事的就是公職,應該明確其公職人員地位,而不僅僅是待遇上不低于公務員。
倪閩景則建議大幅度提高教師待遇,同時提高教師準入門檻,吸引優秀的人才來做教師。“上海在五年之內,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收入增長了85%,吸引許多高水平大學畢業生紛紛加入教師隊伍,教師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倪閩景說。
此外,他認為還要樹立師德標桿,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讓全社會明白,教育不僅僅是民生,更是國家戰略。教師是塑造人的工作,現在的學生就是國家的未來,而未來建設國家、完善社會的每一個人才都是通過教師們一次次辛苦的備課上課、一次次煩瑣的作業批閱、一次次談心引導培養出來的。”倪閩景說,有怎樣的教師,就會有怎樣的學生,有怎樣的學生,國家就會有怎樣的未來,全社會都要認識到尊師重教的重要性。
段青英則呼吁,要全面正確看待教師這個神圣職業,給改革和發展以必要的時間。“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氛圍,讓教師大膽工作,積極工作,放心工作,發揮教師聰明才智,共同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段青英說。
摘自《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