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啟動儀式暨2018高校教師人工智能培訓班開班典禮在北京大學舉行。此次活動由教育部、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北京大學聯合主辦。會上,活動主辦方宣布推出中國首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中科院外籍院士、圖靈獎得主John E. Hopcroft,深度學習發明人Geoffrey Hinton,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李開復等擔任授課老師。通過多層選拔,在全國重點高校中,篩選100名老師和300名學生參加2018年培養計劃,探索實踐出適合中國高等AI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培養中國AI產業的應用型人才。
據悉,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由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高等教育司、科學技術司共同指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和北京大學聯合主辦、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協辦,支持單位為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按教育部規劃,5年內在國內高校培訓至少500名AI專業教師、5000名AI專業學生,打造全球最大規模AI人才批量培訓計劃。
直面中美AI教育之間的鴻溝
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主要體現為人才之爭。據報道,我國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由于稀缺性,許多AI創業企業在人工智能人才的爭奪中讓AI人才薪酬一路飆升。根據2018年就業市場的一項調查結果,AI方向的應屆碩博畢業生,最高年薪可達50萬-70萬元。
巨大人才缺口下,學校的AI人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中國AI人才的教育相比美國仍有差距。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提供的分析顯示,中國AI教育落差體現在頂尖人才鴻溝、師資力量薄弱、教育體系不足三個層面。根據創新工場整理的數據,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AI從業者數量以及科技公司的AI研發團隊規模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目前我們要著手完善產業落差和教育落差。AI產業化最缺的是擁有高水平的科技與工程素養,緊跟AI技術前沿,擅長將AI算法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熟悉AI產品研發流程、技術與工具的AI應用型人才。消弭中國AI應用人才鴻溝,培養和完善中國AI應用人才生態,是發起這一計劃的初衷。” 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長王詠剛表示。
打造全球最大規模AI人才培訓計劃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進入新階段,人工智能已成為國際竟爭的新焦點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許濤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在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 “加快培養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列為重點任務,并強調“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形成我國人工智能高地”。“2018年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正是在此趨勢下,針對中國AI教育痛點,全面打造的師生聯動、校企結合、國際合作的培訓計劃。”許濤說。
據悉,培養計劃包含兩部分,高校教師AI培訓班和高校學生DeeCamp AI訓練營。此次培訓項目具有如下特色。首先,邀請國際AI頂尖大師為導師。John E. Hopcroft表示,改進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對于中國AI產業人才培養和提高至關重要。“人工智能是信息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我們將為100位教師、300位學生提供培訓,和他們一起提升中國高校的人工智能教育。”
其次, 打造全球最大規模AI批量人才培訓計劃。根據目前規劃,5年內在國內高校培訓至少500名AI專業教師、5000名AI專業學生,并幫助這些老師返校開設AI課程,培養更多AI人才。開創“教師+學生”同步培養模式,暑期的教師培訓6周與學生培訓5周相重疊,參與教師培訓的100位老師將作為300位學生培訓的分組助理學術導師,跟蹤學習相互促進,保障教學質量。
再次,產學融合、學科交叉,整合國內外優質人工智能教育資源和產業資源,并為教師和學生創造在實際課題中動手實踐的機會。
“北京大學一直致力于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適合中國高等AI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北京大學副校長田剛說,今年起,北京大學設立了“AI創新碩士”培養項目,培養AI領域學術產業創新三維復合型人才,是全球人工智能碩士培養體系中的首創。“希望通過此項培訓計劃,整合中美最優質的AI教育資源和產業資源,在中國建立可推廣的AI教學體系,提升AI人才培養效率,尋求適合于中國的AI人才教學培養模式。”
“目前我們可以著手完善的是產業落差和教育落差。AI產業化最缺的是擁有高水平的科技與工程素養,緊跟AI技術前沿,擅長將AI算法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熟悉AI產品研發流程、技術與工具的AI應用型人才。消弭中國AI應用人才鴻溝,培養和完善中國AI應用人才生態,是我們發起這個計劃的初衷。”王詠剛介紹,這次高校計劃的“2018年DeeCamp AI訓練營”正是脫胎于去年七月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首創的 DeeCamp夏令營。
推動人工智能一級學科建設
許濤介紹,希望通過項目實施,達到以下目標:一是進一步提升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師資力量與水平;二是進一步提升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能力與水平;三是進一步建設完善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學科體系;四是推動中美高校人工智能教育與科研的交流合作。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此次培訓除了在導師陣容、課程設計、教學模式、培訓規模、培訓對象等環節加強設計外,主辦方透露,這次培訓將積累課件、習題、參考讀物等教學資料,作為AI課程開設的參考,以幫助完善中國高校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建設。
許濤透露,教育部將進一步完善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學科體系,正在研究設立人工智能專業,推動人工智能一級學科建設。據介紹,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學校引領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通過科教融合、學科交叉、進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能力。
此外,以此次培養計劃為基礎,教育部還計劃設立“中美大學人工智能人才合作培養計劃”,為高校師生提供赴美人工智能專項獎學金;還將聯合美國相關高校成立中美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聯盟,以促進中美人工智能領域的教育交流合作。
“無論是在教學第一線培養AI人才的教師,還是夢想用AI技術改變世界的學生,相信都可以從此次培養計劃中,接觸到國際一流的教學理念,深入了解AI時代學科教學與工程實踐的最佳路徑,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王詠剛說,同時,創新工場也聯合其他高科技企業,舉辦AI Challenger國際挑戰賽,每年免費發布大規模的AI科研數據集,供教師和學生使用。
參與此次培訓的教師和學生,還能持續得到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在AI領域的分享、參與活躍的人工智能技術社群。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同MIT、斯坦福、伯克利、卡內基梅隆,以及加拿大、英國等地的國際頂尖計算機高校保持密切交流,體系內也有中美40多家人工智能領域頂尖的創新型企業,密切跟蹤對接全球和本地市場涌現的前沿科技趨勢與人才需求。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