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好 薪酬高 缺口大
人工智能市場究竟需要怎樣的人才
“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500萬”“招聘人工智能年薪百萬起”“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僅兩萬多人”……人工智能人才緊缺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數據展現廣闊藍海的同時,也引發記者的疑問,言之鑿鑿的供需數據是如何統計出來的,什么樣的人可以稱之為人工智能人才?現實中,高校里的人工智能熱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就此,記者采訪了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執行院長郭軍,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信息學部主任喬俊飛。
記者:如何看待媒體熱傳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500萬”?
喬俊飛:目前人工智能的知識邊界并沒有清晰確定。當前,多個傳統領域都在引入或發展人工智能理論方法及技術,對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可能遠不止500萬。但就人工智能的核心研究領域來說,目前主要集中在信息領域和腦科學領域。媒體熱傳的人工智能多集中在信息領域,因為引發人工智能研究熱潮的AlphaGo、同聲傳譯等標志性進展都出自信息領域。
郭軍:缺口500萬只是一種說法,沒有確切的依據。從信息技術的角度看,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功能包括神經網絡和數學函數、各種系統的算法和架構、軟硬件工具平臺的發展、各類開發和應用等四個層面。所謂人工智能的人才就是能夠掌握這些知識的人,不在于掌握哪部分,也不在于是什么專業出身。籠統地談人才、薪酬沒有意義,在不同的層級面臨的情況并不一樣。
記者:人工智能人才的供需有什么特點?
郭軍:最核心的是做理論研究的,包括數學模型和算法。在第一、第二兩個層面的是高精尖人才,大都在高校和研究所。多數就業崗位是在外圍的三四兩層,在平臺上實現功能,這是本碩培養就能實現的目標。
喬俊飛:人類總想把今天自己做的事交給明天的機器去完成。在強大的市場驅動下,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遠大于供給,特別在機器學習、人機交互、智能優化、智能決策等基礎研究方面的頂尖人才匱乏,在模式識別、智能感知、自然語言處理、智能機器人以及自主無人系統等技術領域專業人才缺口更大。
記者:當下的用人缺口應該如何突破?
喬俊飛:國家應加強對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引導。其實,2003年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已經開始培養人才,但該專業一直設在計算機類下面,接受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學科交叉體現得不夠。人工智能類專業可以是多個本科專業從不同角度和維度培養人才,比如有側重智能計算的,有側重智能裝置與系統的,還可以有側重生物智能的等。
郭軍:人工智能人才與專業人才都應當有融合意識。人工智能人才要主動把人工智能往專業領域里引導,專業人才應該主動把人工智能吸納到自己的領域中去,雙方都能一定程度地了解對方,才可以結合。人工智能人才獨自做研發,深度和廣度都有問題,雙方不斷切磋、融合,知識相互滲透、融合,才能夠突破界限,所以雙方都要了解對方。我們招的研究生本科階段沒接觸人工智能,學幾個月就可以做,因為這個平臺很好用。行業、產業主要是應用外圈的知識,能夠干活、設計系統、完成項目,各行業的人都可以學習。未來通識教育也會加入人工智能的內容,實現人工智能人才與專業人才的融通。
記者:從相關專業的招生和就業看,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的熱度嗎?
郭軍:以往北郵分數線最高的是通信工程,遠遠高出其他專業。但近兩年我們注意到,學生學習人工智能的熱情高漲。去年北郵的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擴大了規模,同時又設立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無論是本科還是研究生,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和方向錄取分數都是最高的。
喬俊飛:北工大積極探索交叉復合創新人才培養,將信息類學科合并成立信息學部,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目前,在學部里推行大類培養,鼓勵各個專業設立人工智能相關課程以滿足學生需求。近些年,人工智能相關的專業招生都很熱門,而且畢業生工作機會多,待遇薪酬高,顯現出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