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新型城鎮化人居環境發展(廣東)論壇期間,國內城鎮化領域的眾多知名專家學者來到風景宜人的惠州市潼湖濕地,考察綠色生態小鎮——碧桂園潼湖科技小鎮的城鎮化實踐。
在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看來,“新型城鎮化”的空間基本形態是“夾工夾農夾三產”的產業空間、“夾城夾鎮夾村落”的城市空間、“夾山夾水夾綠帶”的生態空間,這些特征在潼湖科技小鎮都得到了體現。地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坐擁周邊深圳、東莞等地的產業鏈輻射資源,加上得天獨厚的濕地景觀,令小鎮吸引了思科公司、深圳物聯網協會等物聯網行業的知名企業及機構入駐。根據廣東省有關規劃,這里將被打造成“廣東硅谷”、世界級物聯網及智能應用產業基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里的一顆明珠。
“這是碧桂園啟動產城戰略以來的首個產城項目,也是集團城鎮化項目發展到3.0版本的代表之作。目前,碧桂園已簽約科技小鎮項目50多個。”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兼產城發展事業部總經理向俊波自豪地說。
碧桂園集團副總裁朱劍敏此前介紹,攜手思科公司是科技小鎮打造智慧城市的強大技術后盾。碧桂園與思科攜手建立了“一院四中心”,即智慧生活研究院、智慧城市運營服務中心、智慧城市安全運營中心、大數據云中心、思科網絡技術培訓考試認證中心等,共同打造集科技、創新、生態和智慧于一體的智慧城市項目。未來,雙方戰略合作將從城市運營、社區管理、物業服務拓展到智能家居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的智慧城市目標,打造產業互聯、智慧互聯、場景互聯、生態互聯、交通互聯的5S智慧互聯城市。
除了與思科合作,碧桂園自身也在進行智慧社區及智慧家居的研究,例如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心家智慧社區3.0,以社區安防智能化為核心,整合智能家居、家庭安防、智能家電和智能硬件產品,并與物業服務、社區O2O、社區金融等第三方服務進行融合,在為業主提供增值服務的同時推動物業升值。
“歷經26年發展,碧桂園從廣東順德的一個小型房企成長為世界500強企業,可以說,我們既是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深度參與者,更是這場偉大社會變革的直接受益者。”朱劍敏說。
據了解,碧桂園的城鎮化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1.0版本的剛需大盤,2.0版本的三四線高端改善型住房和3.0版本的產城融合科技小鎮。
從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房地產市場住宅總量不夠,需要大量建房,城市經濟功能也需要向外擴張,碧桂園就在一線城市郊區開發了滿足首套置業剛需、規模在萬畝左右的大盤及超大盤。
后來,我國逐漸告別住房短缺時代,但缺乏能滿足人們需求的好房子,碧桂園就在三四線城市較好的區位建當地最好的小區。
而今,城鎮化發展不僅要解決土地的城鎮化,更要解決人的城鎮化,這意味著除了要滿足居住需求,還要滿足就業及培育先進產業的需求。碧桂園的產城融合科技小鎮應運而生,它在優先發展生態友好的高新產業的同時,利用26年來的“造城”經驗,配套商業、教育、醫療、交通等多重資源,實現職住一體、宜居宜業。
如何將科技小鎮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碧桂園最重要的舉措是“產業先行”。為實現產業導入,碧桂園與不同實力的企業展開跨界合作,目前已聚集包括思科、富士康、李開復創新工場、清華大學、中科院綜合研究中心在內的企業機構1200余家,涵蓋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型交通、創新服務等8大產業資源,助力科技小鎮形成完備的產業集群和創新聯盟。
為支持入駐企業的運作,碧桂園依托自有基金并聯合產業基金機構,合理撬動社會資本,設立200億元產業專項投資基金和300億元清華碧桂園科技創新基金,為入駐企業開辟特色金融通道。同時,碧桂園通過重資產運營,打造完善的企業配套和服務,幫助企業實現輕資產運作,助力企業加速成長。
為了給科技小鎮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碧桂園還實施了針對高端人才的“未來領袖”計劃,迄今為止已吸納來自麻省理工、哈佛、劍橋、牛津、清華等全球頂尖高校的優秀博士約1000名,涵蓋高新技術、數字創意、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領域。
碧桂園在科技小鎮方面的探索引起了專家們的熱烈討論。“潼湖科技小鎮吸取了我國特色小鎮缺乏產業而出現的‘產城不融合’問題,以新一代智慧產業為主導,在理念和規劃上初步具備了戰略上的先發優勢,有望成為未來智慧小鎮的引領者。”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劉士林表示。陳鴻宇則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當前需抓住機遇,把握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加快改善大灣區人居環境,潼湖科技小鎮在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碧桂園能夠邁出智慧小鎮這一步非常不容易,今后在如何挖掘‘智慧’潛力,把最新的技術和模式植入其中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中國城市和小城鎮發展研究中心理事長李鐵說。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