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產業變革的興起,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組織等為代表的新經濟呈現出迅猛發展之勢。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其核心是創新驅動。創新就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駕護航。”5月18日,在成都舉行的知識產權與新經濟融合發展高層會議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范毅的話闡述了知識產權和新經濟之間的關系。
中國知識產權發展聯盟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段志強進一步向記者強調,新經濟的敲門磚和鑰匙是創新,創新的關鍵是科技和知識產權,而知識產權的核心是金融化、產品化、商品化。科技金融可以顛覆和重塑政府、銀行和企業之間的關系。
記者獲悉,共有7個國家和地區23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知識經濟向我們大步走來
在四川省知識產權局局長謝商華看來,新經濟不僅僅是一種經濟現象,也不完全是一種技術現象,而是一種由技術到經濟的演進范式—虛擬經濟到實體經濟的深層連接—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相互作用的經濟形態,具有聚合共享、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長四個特征。
實際上,新經濟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其主要特征為依托于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而形成,有觀點認為新經濟實質上就是知識經濟。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宏兵指出,近30年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表明,全球經濟從傳統的制造業向技術、服務、知識相結合的新形態加速演變。全球經濟的知識化特征更加突出,知識產權制度由于其分享知識和激勵創新的功能,而為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撐。
傳統觀點認為,知識產權只是各國創新體系和經濟體系的一個部分,但是今天,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了全球激勵和保障創新最重要的制度。作為無形財產的知識產權,更是成為了財富創造和經濟增長的核心內容。
從微觀層面看,作為無形資產的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市場主體創造、獲取、競爭和積累的對象,構成了各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研究報告表明,全球工業制成品的整體價值當中,約有30%來自于以知識產權為代表的無形資產。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以創新為驅動力的知識經濟正大步向我們走來。”陳宏兵說,高科技、文化創新、高端服務業成為了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專利密集型產業貢獻了GDP的11%,版權相關產業貢獻了7.33%。中國政府將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作為進一步擴大開放的一個重要措施,也將創新列入了國家戰略。
海量專利的尷尬
中國期望在2050年成為世界強國,北京大學創新創業學院代理院長陳東敏教授認為,一定要讓創新與產業升級、新經濟發展有效結合起來。在每一個工業領域,都必須有能夠對標世界最強企業的存在。“但現在中國只有一個這樣的企業,也就是說未來30年,中國要培育40個強大的、持續有競爭力的國際型企業。”
實際上,中國已經擁有位于全球前列的創新資源。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中國位于第22位。中國的整體科研投入已經超過了日本、歐洲,逼近美國。這也讓中國在201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科學文獻產出國。
中國的專利申請總量早在2014年就成為全球第一,遠遠領先于美國、日本等其他國家,約占全球1/3。中國申請PCT國際專利的數量已經上升到2017年的第二,超過日本,直追美國。中國的區域創新能力也在崛起,深圳和香港地區的專利申請總量已經超過美國硅谷,僅次于東京。
在創業方面,2017年全球獨角獸公司共有252家,其中美國占42%,中國占40%。“在創業公司方面,我們跟美國基本上拉平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中國的獨角獸公司主要分布在電子商務、金融、文化、交通等行業中,其中北京70個,上海35個,杭州17個,深圳14個。
中國高校擁有的專利數達到4位數,而其他發達國家都是幾百個。而且中國高校專利在新興行業的比例是最高的,如3D打印、納米技術等行業。“如果把這些專利轉化到市場上,將是中國巨大的創新資源。”
然而,“中國有這么多的專利,這么多的創新資源,我們的企業為什么不創新?這么大的供給,為什么進不到市場里面去?問題在哪里?這是我認為目前中國要解決的一個最大瓶頸。”陳東敏認為,中國政府做了大量政策的改進,所以政策環境是有利于專利轉化的。
他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專利技術的成熟度不夠,不利于轉化;專利價值不高,不值得去轉化;缺乏能夠把科研成果轉化成商業價值的人才和知識。
陳東敏認為,先進國家的技術轉移模式不適合中國。要解決這個難題,必須建立新的生態,針對系統建設給予支持鼓勵,而不對單體進行鼓勵,迫切需要培育一批真正善于從事科學研究,又懂得轉化,會跟資本市場、產業對話的生力軍。
企業在新經濟中的探索
盡管中國海量的知識產權還沒有完全變現,但是中國的優秀企業已經開始從產業界出發,探索知識產權與新經濟的融合途徑。
阿里云西南總部副總經理李宗燦說,十年前,阿里云想到要去研發云操作系統,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的,因為國內很少有民營企業參與這個領域的投資。在自主知識產權方面,他們還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完善,在這個過程中,希望能夠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作為傳統產業的代表,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嘗試擁抱新經濟。該公司首席技術官陽丹說,智慧家庭的概念現在好像很熱,但是老百姓并不買賬,“因為我們沒有真正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問題”。長遠來看,等90后、00后逐漸成為生活主力時,智慧生活就會接踵而至。現在的家電企業必須為這個時代的到來做好準備,所以長虹一直在做產品服務的研發,嘗試實現產品本身和產品與人之間的交互。
摩拜單車知識產權總監梁健分享道,因為共享屬于新興領域,受眾面廣具有規模性,融合多種軟、硬件技術方案,所以行業知識產權價值潛力巨大。企業也因此面臨一定的知識產權挑戰。“共享領域的企業要做好知識產權戰略規劃,根據行業技術特點、競爭環境等因素構建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尤其要以商業思維去規劃各類知識產權工作,這樣才能逐步培育出可運營的高價值專利包,知識產權工作才能良好支撐公司的商業運營需求,新興行業知識產權的價值才能逐步實現。”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