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夏明媚的陽光中走進城東新區,猶如走進一座以綠色為底色的五彩花園,又似融入了一片洋溢著現代氣息的智慧谷。
新一輪科技浪潮洶涌,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機器制造向工業生產滲透,推進“東臺制造”向“東臺智造”躍升。而江蘇省東臺市城東新區順勢而為,智能制造產業園、智慧互聯網產業基地應運而生。
“隨著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出臺,搶占人工智能制高點,已成為大勢所趨。機器人既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支撐裝備,也是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點。”江蘇省東臺市副市長、城東新區黨工委書記徐越說。
以傳統為沃土 推動升級轉型
在50平方公里的城東新區規劃中,集聚著如寶控機器人、美之好機器人、萊納多機器人等重點項目;拓普瑞手臂機器人、創想蜘蛛人機器人、薩沃特包裝機器人、薩默爾服務機器人等20多家人工智能企業已入駐孵化;正在規劃建設中的機器人·人工智能廣場,定位機器人主題綜合服務平臺和機器人產業加速器,提供展示交易、研發孵化、加工組裝、檢驗檢測、信息交流、科普體驗等多方位服務……
據介紹,2010年開始建設的城東新區,將圍繞高端紡織機械制造、新能源制造、電子信息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四大板塊打造產業生態鏈。
一批批國際、國內知名智能制造企業競相落戶,更加專業的服務平臺日益完善,給東臺產業智能升級帶來了強大推動力,也預示著東臺智能崛起的美好前景。
當下,人工智能在全國發展呈燎原之勢,而東臺市城東新區卻從建設伊始便對該產業的落地生根有著清晰的認識。“沒有訂單、沒有市場,人工智能也無法生存。”
東臺市多年來積淀的傳統制造業基礎,為機器人企業發展鋪墊了肥沃的生長土壤。傳統與智能,在這片土地上得以密切互動。
這個距離上海約230公里的城市,面積約為上海的一半,卻集聚了8000多家工業企業。這些大型企業,多是人力密集型產業,甚至一個工廠就有上萬名工人。
然而,隨著人力成本增長,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被提上議事日程。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讓傳統制造業看到了自身轉型升級的動力與契機。
城東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高端智能制造是產業升級轉型的需求,發展本土機器人企業,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帶來技術和質量的提高,也為工廠減輕了用工壓力,降低了成本。
簡政放權 用服務塑口碑
對于推動企業發展,東臺市政府一直是從長遠謀篇布局。這不僅體現在既有傳統制造業以“高、輕、新”為標準選擇綠色環保產業,更體現在為城東新區產業高地引進企業時所提供的便捷、高效服務。
據介紹,東臺市鼓勵新區企業采用高端進口設備,并成立重點行業產業基金配套支持,對機器人、3D打印等高端設備予以設備總額12%的獎勵。對于初創企業,這筆經費的支持,著實減輕了企業不小的資金壓力。
而對于有一定實力的企業而言,資金或許并非它們最為看重的因素,反而配套服務、政府誠信成了企業選擇是否落戶城東新區的關鍵因素。
對這些需求,城東新區也早有思考與準備。江蘇省制造業比較發達,產業的配套讓落戶企業不是孤單的一個企業,而是一條較為齊全的產業鏈條。
不僅如此,東臺市政府的高效服務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據介紹,東臺市全面推行“4+2“審批服務模式,實現企業2個工作日注冊開業、4個工作日獲得不動產權證、30個工作日取得工業生產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的“2430”標準。
東臺市政府簡政放權的舉措,讓人們印象中繁瑣的企業注冊、落戶程序不再是“跑斷腿”的麻煩事。政府處處為企業著想的工作風格,變成了強有力的口碑,在企業間迅速傳播。“以商引商”,已落戶的企業又為新區吸引來了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
談到城東新區產業鏈發展對相關產業的影響,江蘇光合銳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潔雯表示,我們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打造知名度高、綜合競爭力強的機器人國際知名品牌,帶動全市機器人企業“精進”發展,形成全產業鏈齊頭并進的局面。
其中,城東新區重點發展的機器人產業便是“以商引商”產業鏈集聚的典型。自去年啟動至今,城東新區機器人產業已經集聚了20多家上下游企業,涵蓋機器人制造、磁浮電機、大數據和云平臺企業等上下游多個環節。
事業吸引 打造人才高地
從人才高地上海驅車前往東臺市大約需要兩個多小時,2020年即將開通的高鐵,又會將這一路程花費的時間壓縮至40分鐘左右。對于東臺市而言,這將是吸引高端人才入駐的絕佳條件。
人工智能產業是高端人才較為密集的產業,然而一度最令東臺市困惑的,便是如何將優秀的人才吸引到這個小城來工作、生活。未來高鐵的開通,讓區域距離被大幅壓縮,東臺市的人才經也有了新思路:“高端人才引進,完全可以家在上海,到這里來工作”。
要留住人才,把產業集聚,少不了平臺、載體。為了吸引人才,東臺市出臺了“615”人才引進政策,為“千人計劃”、雙創人才提供特殊政策支持。然而,在全國各地都在采取措施吸引高端人才的當下,東臺市的這些舉措也并不一定能夠對高端人才產生獨特吸引力。所以,東臺市城東新區將吸引人才的突破口放到了關注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瓶頸問題。
科研成果轉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實驗室內的成功只是開始,要進入市場,還要經過產業化放大、專業檢測等諸多關卡,才能形成產品走向市場。
不僅如此,科研人員大多在科學研究上是一把好手,卻未必十分了解企業管理。而要成功建立一個實體企業,從招募工人、購買設備、尋求銀行資金支持,再到員工管理、經營市場、打開銷售局面,方方面面都需要專業的支持,而城東新區也力求盡最大的努力,為科研人員消解上述問題帶來的壓力。
據介紹,東臺市已成立第三方招商平臺,為引進的企業提供人才引導、市場對接、政策到位等服務,其成果自然是園區內落戶的日趨完備的產業鏈。
“目前我們引入了機器人產業企業20多家,已擁有專業園區、科研基地和孵化平臺等產業載體,而且與機器人產業相關的集成電路、新型材料、電子裝備等產業鏈配套項目正在集聚,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生態圈’已經形成,集群效應初步彰顯。”李潔雯說。
急高端人才所急,想高端人才所想,如今東臺市城東新區已經吸引多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帶著創業項目歸來。
下一步,城東新區還將在強化產業創新能力、推進應用示范、培育龍頭企業、突破關鍵零部件等層面集中發力。相信未來,打造產學研一體化服務的城東新區,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選擇到這里落戶、生根……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