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是第二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這一天,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發起了對老所長蔣新松院士的追憶活動。
水下機器人從夢想到現實
蔣新松是我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研究的最早倡導者之一。1980年,就任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后,他更是潛心探索、苦苦尋求一條中國機器人發展之路。他在國內外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調研、考察,并根據當時的基礎條件、國家相關領域的需求,選定水下機器人為突破口。
1983年,蔣新松作為項目負責人,聯合國內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并完成了中國第一臺潛深200米的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海人一號”的研究、設計與試驗。這是我國機器人技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為了盡快形成真正實用的產品,在自主研發的技術基礎上,1985年他決定引進美國水下機器人技術,隨后僅用一年時間,就研制成功了國產化的具有水下作業功能的有纜遙控中型水下機器人RECON-IV-300-SIA。這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在自主研究基礎上,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消化、吸收、創新的典范。
1990年,在蔣新松的規劃與指導下,封錫盛(沈陽自動化所研究員、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了潛深1000米的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探索者號”。1991年10月,為了加速實現潛深6000米的目標,在資金沒有落實之前,蔣新松向國家科委立下軍令狀,與俄羅斯遠東海洋技術問題研究所合作開發6000米CR-01水下機器人。
就這樣,中國僅用3年、不到2000萬元人民幣完成了國外用10年、3000萬美元、堪與衛星相比的深海潛器。它們與沈陽自動化所自主研發的“海潛號”“金魚號”等水下機器人,一起應用于水下觀測與檢查、海上航行保護、海上作業平臺建設、海底資源豐度調查等,產生了重大經濟、社會效益和國際影響,也為進一步自主發展各類新型水下機器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20年來,我國水下機器人不斷發展。載人潛器“蛟龍號”已成功下潛7000米,在科學考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它的總設計師——中船702所的徐芑南,就是蔣新松當年親自選定的6000米水下機器人的總設計師。“海斗號”已潛深10000米,它的研究骨干也是蔣新松當年的學生。隨著“神舟”“天宮”“天舟”“蛟龍”“潛龍”“海斗”“海翼”等這些飛天與探海神器的相繼出現,我國真正進入了既能上九天攬月,又可下五洋捉鱉的時代。
引領工業機器人產業化
1992年,經過長時間調查和思考,蔣新松宣布要以沈陽自動化所為技術依托、以大中型企業為應用背景,實現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化。他獨辟蹊徑,以應用工程入手,搶占市場并帶動產品開發。
1993年,蔣新松用沈陽自動化所當時僅有的1000余萬元自有資金,從日本購進19臺機器人操作機,配以國產控制器,以應用工程促進產業化。幾年下來,沈陽自動化所部分使用了國產機器人,并占領了汽車、摩托車等行業機器人應用工程市場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額,同時也迫使進口機器人大幅度降價。無論從技術、市場、運行模式,還是文化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看,當時的沈陽自動化所機器人工程部都已經具備了產業化的雛形。
2000年,以沈陽自動化所為第一大股東、以蔣新松名字命名的高技術公司——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拉開了中國機器人產業化的序幕,蔣新松也被稱為中國機器人事業的奠基者、開拓者和推進者。
一生執著追求工業自動化
蔣新松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自動化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后,他一直把握自動化發展的前沿技術,并致力于工廠的生產自動化和管理自動化??梢赃@樣說,蔣新松及其他曾經帶領的沈陽自動化所,是中國工業自動化技術及應用的引領者和實踐者。
作為國家“863”計劃自動化領域首席科學家,蔣新松將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確定為該領域的兩個主題之一,加以倡導、規劃和實施。CIMS主要面向制造業,利用產品設計、加工制造、裝配運輸、市場營銷、計劃決策等企業全部信息的交融共享和優化控制,旨在全面優化T(交付時間)、Q(產品質量)、C(成本)、S(服務),提高企業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中的競爭力。蔣新松率領全國近2000名科技人員參加了相關技術的研發、示范和推廣應用,用了不到9年時間,就在全國100多家企業實現了CIMS。這極大地改進了這些企業的管理水平,在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0年,蔣新松提出將CIMS理念和方法應用于非制造業,親自組織人力編制“大型過程工業自動化總體技術”,即CIPS項目申請報告,并爭取將其列入了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計劃。1995年,他提出“基于現場總線的新一代全分布式控制系統”,并爭取將之列入了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計劃。后來他又提出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擬實制造等一系列以知識為基礎的先進制造和管理概念、理論與方法。
由于專業與工作關系,蔣新松對工廠、工業生產、工人有著特殊的情結。也許,在他的心頭早就埋下了工業強國的夢想。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他就有目的性地從科技入手,關注著我國大中型企業的問題。為了使“863”計劃能為國有大中型企業擺脫困境作出貢獻,他從戰略角度提出要把CIMS的發展與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結合,要努力創造條件使“863”計劃研究的技術能為國有企業改變競爭態勢提供技術手段。
在蔣新松66年的生命里,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面對機遇;無論作為一線科研人員,還是作為科研管理者或戰略的制定者,他都秉持著對祖國和科學無比摯愛的深厚情感,矢志不移、嘔心瀝血、頑強拼搏,為國家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足以載入史冊的貢獻。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