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落實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相關要求,規范和引導平臺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于近日印發了《工業互聯網平臺評價方法》(以下簡稱《評價方法》)。
一、背景情況
當前,互聯網創新發展與新工業革命正處于歷史交匯期,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工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連接的樞紐和工業資源配置的核心,正成為領軍企業競爭的新賽道、產業布局的新方向、制造大國競爭的新焦點。全球范圍內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數量、體量、行業覆蓋等各個維度上的規模不斷擴大,國內不同領域、不同地區的企業加快平臺布局,市場呈現“百舸爭鳴”格局。同時,各方對于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力水平尚未形成統一的評價標準,亟需一套可量化、可操作、體系化的平臺評價指標,指導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
為規范引導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切實做好工業互聯網平臺重大工程實施、試點示范遴選、平臺動態評價等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泛調研了50余家國內外企業,組織召開近30次專題研討會,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編制形成《評價方法》。
二、總體考慮
《評價方法》編制的目的在于形成一套評價方法,為地方政府培育平臺、平臺企業開發平臺、工業企業應用平臺提供參考。對地方而言,可幫助地方制定本地區的平臺評價標準,支撐平臺項目遴選、平臺水平評價等工作。對平臺企業而言,可幫助企業聚焦平臺核心能力,明確平臺建設重點,開展平臺自評估和第三方評估,促進平臺的性能優化與不同平臺的兼容適配。對應用企業而言,可結合平臺能力評價量化指標,進行不同平臺及解決方案的功能完整性與服務可用性評估,擇優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平臺及解決方案。
《評價方法》的編制聚焦平臺資源管理與應用服務兩類“工業操作系統”核心能力,按照從“基礎共性”到“特定行業、特定區域、特定領域”再到“跨行業跨領域”平臺能力要求逐步遞增的基本思路,構建五大類17個能力評價要求,著重從平臺的設備接入、軟件部署、用戶服務等角度給出評價內容,為編制具體評價指標和標準提供依據。
三、主要內容
(一)基礎共性能力要求
工業互聯網平臺向下連接海量工業設備,向上對接面向各類工業場景的優化應用,發揮著工業資源匯聚和配置的關鍵作用?!对u價方法》的基礎共性要求主要考慮平臺作為“工業操作系統”的定位,即對設備、軟件、用戶、開發者、數據等不同要素的管理與服務能力,同時考慮了平臺的基礎技術和投入產出要求。其中,平臺資源管理和應用服務,重點包括設備接入、軟件部署、用戶和開發者管理、數據管理、存儲計算服務、應用開發服務、平臺間調用服務、安全防護服務和新技術服務共9個子項;平臺基礎技術和投入產出能力,涵蓋了平臺架構設計、關鍵技術、研發投入、產出效益、應用效果和質量審計共6方面內容。
(二)特定行業、特定領域、特定區域平臺能力要求
《評價方法》在基礎共性能力要求基礎上,面向特定行業平臺的特殊要求,重點圍繞設備接入、軟件部署、用戶覆蓋三個方面提出量化指標,明確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某一特定行業的規?;瘧媚芰?;面向特定領域平臺,重點圍繞研發、制造、服務三個核心生產環節,即平臺應用的三個核心領域,提出具體要求,強調平臺關鍵數據打通能力和關鍵領域優化能力,明確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某一特定領域的應用能力;面向特定區域平臺,重點考慮平臺在地方落地與應用推廣能力,提出涵蓋地方合作、資源協同、規模推廣三個方面要求,明確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某一特定區域的規模化應用能力。
(三)跨行業跨領域平臺能力要求
《評價方法》在基礎共性能力要求基礎上,綜合特定行業、特定區域、特定領域平臺能力要求,圍繞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開放運營及安全可靠五個能力,重點對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行業、領域、區域覆蓋數量提出了要求。其中,有效行業須滿足行業設備接入、軟件部署和用戶服務的數量要求;有效領域須滿足某一環節專用軟件部署的數量要求,以及具備不同領域的數據打通要求;有效區域須滿足用戶服務的數量要求,并具有在區域內運營的實體。此外,跨行業跨領域平臺還需要具備開放運營、安全可靠能力,能夠具有國際影響力,引領帶動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
來源:工信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