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對于服務業發展而言,同樣如此,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實現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握好“三大變革”的著力點,更多運用改革、開放、創新的方式,促進服務業發展提質增效。
第一,以質量改進、品牌培育、標準引領為著力點,加快形成服務業發展的質量優勢。近年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服務業發展質量逐步向好。根據有關部門的監測,2017年重點服務領域顧客滿意度保持在“比較滿意”區間且穩中有升。同時,服務業品牌價值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據全球知名品牌評估機構統計,2017年我國內地有多個服務業品牌入圍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主要分布在銀行、保險、互聯網服務等行業。
但同時也要看到,與實際發展要求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服務業供給質量還有較大改進空間。一方面,部分知識、技術密集的服務行業質量不高,較多依賴進口,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缺乏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消費領域高品質的服務供給不充分,仍存在標準缺失,無法有效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此,一方面,要支持服務業企業瞄準先進標桿實施技術改造、流程再造,彌補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質量短板,并通過增強監管的協調統一、健全多方參與的監督機制,促進服務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大特色品牌等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品牌保護體系,引導企業強化誠信自律并提高信用管理能力;支持“走出去”企業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擴大品牌影響力。此外,還要支持具備能力的行業協會、產業技術聯盟牽頭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標準,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引導服務業企業在追求高標準中創造更多優質供給;培育市場化運作的第三方專業機構,拓展標準化全鏈條服務,提升國內外標準一致性程度,推動我國優勢、特色技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
第二,以產業分工深化、新興技術應用、促進開放競爭為著力點,提高服務業生產率。勞動生產率是衡量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勞動生產率逐年提高,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服務業勞動生產率仍然偏低。
提高服務業勞動生產率,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要支持制造業企業主輔分離,促進生產性服務環節專業化發展,推動服務業細分行業的要素優化配置。二要加強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普及應用,促進要素資源的網絡化共享、協同化開發和集約化利用,在培育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的同時,倒逼傳統行業組織方式、運營模式的智能化變革。三要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多元投資主體,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投向服務業短板領域,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和豐富服務內容。四要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建設質量,擴大新興生產性服務進口,充分發揮技術、知識溢出效應,改善國內要素供給;加大對“走出去”企業的指導和服務,增強其全球布局及資源配置能力,培育一批掌握價值鏈關鍵環節的創新型企業。
第三,以營商環境優化、人力資本提升為著力點,加速服務業新舊動能轉換。近年來,得益于營商環境的改善及科技創新的支撐,我國服務業新動能加快成長。基于互聯網的新興服務行業和業態蓬勃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交通出行、金融等領域涌現出一批“獨角獸”企業。與此同時,適應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傳統服務行業和業態,也積極應用先進技術進行提升改造,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營商環境對進一步壯大服務業新動能還有不少束縛。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我國內地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居于第78位,遠低于韓國、新加坡等鄰近的亞洲經濟體。從評估指標上看,我國內地營商環境在辦理施工許可、納稅服務、開辦企業流程、中小投資者保護等方面存在明顯短板。為此,一是發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牽引作用,推進“照后減證”,清理修改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推行承諾式準入,破除對創新創業的束縛;依法保護企業家的創新收益和財產權,進一步完善相關勞動法規,增強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在堅持“包容創新”監管原則的同時,建立健全以服務質量為導向的動態監管機制,把改革紅利轉化為發展新動能。二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提高知識產權侵權代價和違法成本,制定在線創意、眾創眾包、研發設計等新領域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完善知識產權中介服務體系。三是切實減輕服務業企業稅費負擔,在“放水養魚”的基礎上培植稅源;創新多樣化金融服務,深化產融結合,完善動產融資服務體系,拓寬服務業企業融資渠道。四是加大服務業人力資本投資,推動資源要素向激勵人才的方向傾斜,加強數字技能教育和職業培訓,鼓勵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人才脫穎而出。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