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在于創新,各類企業都要把創新牢牢抓住,不斷增加創新研發投入,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培養創新人才隊伍,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爭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軍。
學習札記
從世界范圍來看,造福社會的新產品、新服務,很多都是企業直接創新開發的技術成果,其原因在于:一是企業研究新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形成產品、供給市場;二是企業作為市場競爭主體可以提高科研效率、管理效率。所以,一些面向應用的科研項目都可集中到企業里去做。
“十三五”規劃中提到,要破除束縛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制度障礙,只有讓研發經費花到點子上,讓企業的技術成果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驅動創新發展。目前,我國不少企業規模大、技術強、管理先進,具有很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行業內有代表性的創新型企業,完全有能力在國家重大項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鼓勵企業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強化企業參與力度。
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正因為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所以人才才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應該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推動人才教育與管理等方面的發展,讓人才在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鄧中翰
鄧中翰,中國工程院院士。主要從事大規模集成電路及系統設計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融會貫通
技術創新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石,也是企業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動力之源。企業在創新中的作為,決定著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全局。唯有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才能推進技術領先、產業升級、結構轉型、發展超越,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
當下及未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在于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在堅持做大做強和實現宏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上,同樣肩負著重要使命,同樣取決于其自身的創新能力。
創新來自多個層次:營運創新、產品創新、戰略創新、管理創新。但不是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研發團隊或機構,它們要借助外腦,加強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的協同。提高科研資源的利用率,是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的途徑之一。一個區域內科研院所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能決定其高科技企業的數量。與此同時,政府需要通過激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高企業特別是大型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支持設立新型研發公司、引導規模以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等手段,讓科技型企業進一步發揮創新主體的作用,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