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立足我國國情,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并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學習札記
能源是推動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人類每一次尋求新能源的行為都會引發能源革命,而每一次新能源革命又必然伴隨著能源科學技術的進步。能源不僅是經濟資源,更是戰略資源和政治資源。能源科技先進與否將影響能源安全,而能源安全又直接影響國家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在能源領域,如果沒有自主創新的科學技術,將會在幾十年內受制于他人。
能源技術革命是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關鍵。通過能源技術革命,可以加快調整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產業結構,形成有利于能源節約利用的綠色、循環、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
然而,能源科學技術發展具有周期長、投資大、慣性強、排他性的特點,不顧需求盲目發展將會導致資源和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和損失。要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必須遵循能源領域的特點和規律。能源技術革命應該明確時空定位,適應本國國情,聚焦需求目標,實施創新驅動。
就我國而言,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能源利用率水平與歐盟和日本差距更大。因此,首先應該選擇一批較成熟的節能和清潔能源技術,比如各種先進的工業節能技術、節能生態智能建筑技術、高效清潔煤利用技術等,重點開展系統集成、優化以及實用化的研發工作,以便盡快推廣應用;其次,通過重大工程實施,示范試驗一批已有一定積累的先進能源技術,如規模化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大型電力儲能技術、軌道交通和純電動車技術、頁巖氣開采與利用技術、特高壓輸電技術、新型核電技術和核廢料處理技術、農林畜禽廢物能源化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等;同時,設置科技重大專項,集中攻關一批核心技術,如太陽能、風能轉換新原理與新技術,集收集、儲能、發電于一體的光伏材料體系,能源植物的選育與種植技術,海底與凍土天然氣水合物開發與利用技術,可控熱核聚變示范堆技術等。——陳勇
陳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城鄉礦山”能源化與資源化清潔利用理論研究和工程技術開發。
融會貫通
能源革命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變化會產生深刻影響。作為能源革命戰略的重要一環,能源技術革命是推動整個能源革命最根本的手段,是實現能源消費、供給、體制革命和加強國際合作的基礎,也為能源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
近年來,我國已經建設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能源技術示范工程,初步掌握了頁巖氣、致密油等勘探開發關鍵裝備技術。但我們與世界能源科技強國還有明顯差距,主要體現在核心技術不足、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創新體制機制不夠完善、缺乏長遠的戰略布局。要實現綠色、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續的發展目標,必須把能源技術革命的著力點放在自主創新上。
科技創新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它會大大提高能源效率,在產業結構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和工業化水平提升的過程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實現能源技術的創新,需要突出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地位,激發企業技術創新活力,夯實能源技術創新基礎,重視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健全,完善投融資機制和稅收政策。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