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國內讀研的同學相比,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學習生涯的確苦了一點。但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學習方法和方向上有了更多的收獲。”研究生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吳先生感慨良多。
2018年高考的第一天,國際教育市場咨詢公司(簡稱QS)公布2018/2019年度全球大學排行榜。新加坡國立大學(國大)和南洋理工大學(南大)分別排名第11和第12位,在亞洲大學之中遙遙領先,亞洲第三是排第17位的清華大學。此外,新加坡國立大學在今年2月出爐的《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輯》亞洲大學排行榜中蟬聯榜首,連續第三年稱冠。而南大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輯》6月份公布的全球頂尖年輕大學排名中,連續第二年保持前三名的位置。那么,新加坡的“高校雙子星”能雄踞亞洲學府之巔,究竟靠的是什么呢?
一流師資造就名校底蘊
“新加坡作為一個只有560萬人口的年輕國家,能擁有兩所排名全球前15的學府實在令人驚嘆。”QS信息部研究主管本·索特表示,這樣的成績也顯示出名校并非只顧眼前的投入,而是把重心放在長遠的文化和機制可持續轉型。QS排行榜自2004年推出,共有六個評分指標,包括學術名聲、雇主名聲、師生比例、平均教員論文引用數量、國際教員和國際學生比例。據了解,新加坡公立大學非常追求大學排名以及國際知名度,有些重點學院不惜重金聘請海外的教授。有人笑談,如果薪水和其他條件給得不到位,那些曾多次獲得經濟學各類獎項的教授為何要背井離鄉來新加坡教書、寫文章呢?
“新加坡的大學排名高,主要是因為科研成果好、國際化以及對學生就業的重視。”即將從國大完成博士學業的劉先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己碩士是在紐約大學念的,全部自費,“歐美現在提供的獎學金名額比過去少,我的同學有在歐美繼續讀博士的,在經濟上都比我辛苦”。而目前正在國大讀博的周小姐對記者表示,3年前她同時拿到英國和美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最終選擇國大,獎學金得到保證是重要原因。此外,在她研究領域的一位美國頂級學者也選擇到國大教書。而現在有越來越多像他這樣的歐美學者選擇到新加坡擔任講座教授。
三大優勢帶動新加坡留學熱
嚴進嚴出讓學生在競爭中成長 如果說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歐美高校是寬進嚴出,那新加坡大學絕對是嚴進嚴出了!由于新加坡公立院校不多,只有3所大學,競爭很大,對申請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新加坡教育部門規定,這些院校的招生必須優先滿足本國學生的需求。換言之,只有這些學校招收本國學生沒有滿額時外國學生才有可能進入。正因如此,新加坡高校對于有限的國際學生名額更加重視,也透過更加嚴格的篩選來保證學生質量。不過,這些公立院校對外國留學生在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招生名額上還是比本科生要多。
極高的性價比 “能夠從本科開始在一個更為多樣的環境中學習生活,必然是有很多益處的”,8年前畢業于南洋理工大學的山東人彭小姐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新加坡高校采用的歐美教學模式,并且與西方的著名高校有合作和交流項目,比如與耶魯和杜克大學有聯合辦學項目,吸引著不少無法留學歐美的亞洲學子。
因為大學排名很高,早已名揚天下,所以新加坡公立大學的學費并不便宜,但這并不是針對所有人。以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它有三檔學費,一是新加坡公民,二是永久公民,三是外國人,吳先生表示,自己那年去的時候,新加坡公民一年的學費是6000多新幣(1新幣約等于5元人民幣),永久公民是7000多新幣,而外國人則是2.3萬多新幣。可以說,學校排名是新加坡公立大學的一個賣點,好像那就是在說明:不用去歐美,最好的大學就在身邊。雖然學費不便宜,但在對學生的指導上,新加坡高校非常重視。吳先生表示,“在新加坡,已名滿天下的教授依然會給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課,并專門騰出時間為上門的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對于比較忙碌的教授,時間可能難預約一些,但一定是可以見到老師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新加坡公立大學就讀的學生所花學費還是很超值的。”
進入歐美名校的跳板 當然,對不少亞洲學生來說,新加坡高校可作為進入歐美名校的一個跳板。一項針對中國留學生的調查顯示,1/3的中國留學生以新加坡留學作為跳板,以便將來有機會到第三國深造或發展,其中28%的中國留學生以跳板作為選擇到新加坡留學的主要原因,而22%的學生則以費用低為理由。其他原因包括父母的安排、華人環境及教育水平高等。
據了解,留學生選擇到新加坡學習,首先是比較安全的,它的社會犯罪率非常低。此外,新加坡的教育體系沿襲英國的教育體制,留學費用較其他英聯邦國家低廉。新加坡相對其他國家來說,簽證政策和交通都非常方便。
畢業后該何去何從?
與不少教育強國類似,新加坡也面臨人才外流的問題。在這里生活了幾代的華人,大多都再次移民去了澳大利亞或歐美國家。所以,新加坡從上世紀末開始,啟動了很多計劃,甚至從中國的中學生里找尋拔尖者,將他們帶到新加坡接受教育,等到這些孩子上完大學,基本上已經不可能再回去適應中國的環境,他們大多也選擇成為新加坡公民。
此外,為留住人才,新加坡政府還推出一個幫助外國學生減免學費的政策。那就是只要是外國人拿到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就可以和新加坡政府簽署助學金協議,他們會為你支付大約一萬新幣的學費,但你也要付出代價——在畢業后進入新加坡公司工作3年,否則就要償還這部分助學金。彭小姐8年前從南大畢業,由于享受新加坡政府的獎學金,按規定要在新加坡工作3年,如今她定居這里,結婚生子。不過,她說,雖然政府鼓勵引進年輕人才,但近年受到經濟影響,綠卡政策逐漸收緊,永久居民的申請門檻提高。但據說這兩年因為人才外流嚴重,本地人出生率嚴重不足,新加坡對中國人的移民政策又呈現放松趨勢。
摘自《環球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