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問題面前,各地軟件園區也在探索如何進一步發揮軟件園區作為產業集聚載體的關鍵作用、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在南京大力發展的軟件谷區域(雨花臺區),有個著名的爛尾樓項目——集群國際軟件園,該軟件園總建筑面積約15萬平米,從空中俯瞰,整個園區內空無一人,沒有任何施工跡象,蓋好的大樓雛形兀自矗立。這是不久前鳳凰房產網南京站在《城市之殤:軟件谷爛尾樓》的報道中所描述的場景。
不過,據記者了解,南京是國內優秀軟件城市的代表之一,集群國際軟件園只是個別現象,并不能代表整個南京軟件園區的形象。但是,軟件園區“爛尾樓”的出現,也不得不引起反思——在軟件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的“浮華”表層下,個別地區盲目跟風、迅速擴建、園區同質化、房地產化等亂象暗流涌動。
個別園區陷入發展困境
“‘軟件定義’是新一代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要方向和重要特征,是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關鍵要素和基礎支撐。”這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對軟件地位的闡述。
7月27日,軟件產業發展座談會在廈門召開,謝少鋒對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給予了肯定。他表示,近年來我國軟件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對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
來自上海、南京、廈門、武漢、蘇州等優秀軟件城市代表的匯報發言中,也明顯感受到,軟件業成為各城市重點培育的千億產業鏈。正如廈門市副市長李輝躍在會上所述,廈門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2018年有望突破1500億元,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但是,軟件產業“大而不強”仍然是謝少鋒強調的問題之一。與此同時,中國軟件園區發展聯盟理事長劉克峰也指出當前軟件園區的諸多亂象——個別軟件園區借軟件園區建設之名,行房地產開發之實;一些軟件企業偏離了軟件主業,大搞園區建設;個別園區陷入發展困境,出現了爛尾樓、荒原等。
除此之外,各地區軟件園區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挑戰。上海市經信委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處副處長何煒就表示,上海軟件產業規模增速在逐年放緩,另外,受到高房價、高成本的影響,人才開始向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轉移,從業人員增長放緩,遠低于行業增長速度。同時,由于缺乏生態級的龍頭企業,特大型城市資源的約束日益凸顯,“我們要實現上海‘十三五’發展的目標壓力比較大”。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會峰就曾對記者表示,國內軟件園區面臨很多問題:一是數量過多,產業定位不清晰,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創新力不強;二是80%以上的園區管理模式為政府單一管理,體制僵化;三是全國軟件園區的研發投入僅占園區內產值比重平均值的3%。
在諸多問題面前,各地軟件園區也在探索如何進一步發揮軟件園區作為產業集聚載體的關鍵作用、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如何盤活?
當前,我國軟件園數量居多,同質化較為嚴重,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技術成功滲透,軟件業務也在不斷滲透和成長。在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占宇看來,下一階段,軟件園區的建設需要向工業互聯網以及制造業靠攏,從規模導向轉為產業導向,積極把握行業機遇,通過利用社會資本對于工業互聯網等新生領域的關注,找準產業定位,建設特色園區。
而在特色園區建設上,各個地區也應該因地制宜,避免同質化。比如,廈門雖然沒有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巨頭型企業,但卻是動漫游戲產業發展的橋頭堡,擁有咪咕動漫等一批隱型冠軍;武漢市軟件產業特色也比較鮮明,初步形成了光通信、空間信息、信息安全等特色產業。
在新時代下,為了更好更高質量地促進軟件產業的發展,中國軟件園區還需要更高水平的建設、運營和服務,在劉克峰看來,“園區規劃是園區建設的牛鼻子,園區規劃優劣決定了園區的方向,好的園區都在園區規劃中下足了工夫”。
劉克峰認為,建設高質量的軟件園需要高質量的園區規劃,高質量規劃需要樹立高科學的規劃觀,以產業規劃為先導、空間規劃為骨架、建設規劃為路徑、運營規劃為支撐、生態規劃為基石,投資規劃為保障,各專業規劃相互銜接,互為依托,多規合一,有序推進,一張藍圖繪到底。
他還建議,建設軟件園區要拋棄房地產開發模式,建議政府擺脫土地出讓的依賴,真正實現軟件園區去房地產化。
吳占宇則建議軟件園區要鼓勵園區內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后,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的模式,積極參與園區建設,反哺園區。同時鼓勵各類金融機構資本運營方積極參與軟件園區和軟件行業的開發。
“未來一段時間內,通過有效創新軟件園區的融資模式,采用政府引導和市場推動的方式,以市場和專業機構為主體,進一步促進軟件園區的轉型升級。”吳占宇說。
“信軟司也將不斷完善產業環境,完善相關支持政策,支持開源社區建設,營造有利于關鍵軟件技術和系統發展的社會氛圍。”謝少鋒說。
強化產教融合
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教授吳中海表示,軟件是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的靈魂,新時代賦予軟件園和軟件學院新的使命,所以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推動軟件園新工科建設就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
“人才是軟件園發展的基礎,能否把軟件園區和軟件學院變成實踐基地,特別是產業軟件人才的基地。”這是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王建民提出的建議。“比如因為校企合作,學生跟企業一起做研發,這是非常好的跨界人才培養的模式。很多軟件學院的學生沒有去過企業,很難理解現實的需求,把軟件學院的軟件工程的方法帶到企業去,和企業員工是相互補充的。”
“開源軟件方面給我們提供機會和支撐,現在看來,開源成為軟件創新的平臺,園區既然做環境、做平臺,能否搞點開源的競賽,為在開源中做出貢獻的學生提供舞臺,把開源文化在園區中進一步發揚推廣。”王建民建議。
謝少鋒表示,強化人才保障,加強軟件國民基礎教育,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也是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之一。他說:“現在社會很流行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名詞,但要實實在在地支持軟件產業的發展,還需要加快大學軟件學院的建設。”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