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我國首個國家高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肩負著先行先試、引領發展的重要使命;
這里,是不斷迸發全國重大前沿科技成果的策源地,承載著時刻瞄準全球科技創新最前沿的重要希望;
這里,更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主陣地,引領著一代又一代天下英才書寫創新創業的輝煌;
這里,就是中關村。中關村的創新發展史,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奮斗史嵌合交織;這里走過的每一步,都承載著國家戰略的強勁支持。今天的中關村,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它已經成為一個品牌、一個符號、一種象征,是北京擔當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依托,是我國參與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的前沿陣地。
前沿技術熠熠生輝
進入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的一層大廳,你能看到一位可愛的機器人,它會貼心地為你導航,帶著你去乘坐電梯。這是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云跡科技推出的一款定位于室內導航的機器人。在這里,這樣的前沿科技讓人目不暇接。
其中,成立于2012年北京深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企業家、投資人、海外留學歸國技術專家共同創立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注于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等領域基礎算法的研發和應用,擁有多項國際領先的自主核心算法和發明專利。
深晶科技堅持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在全球首家提出“車臉”識別概念,利用深度學習技術推出業界領先的“車臉”識別、視頻結構化等系列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公共安防、海關、邊檢、高速等領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們挑選出來的企業,要么全球領先,引領產業發展,要么替代進口或填補國內空白,造福社會百姓。”中關村前沿科技與產業服務聯盟聯合秘書長竇彥莉向記者介紹,該中心2017年6月正式運營,目前已有51家企業從近千家企業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中關村前沿技術企業”,其中,15家企業入駐中心。
“這些前沿技術企業平均成立約3年,但是總估值已達1500億元。” 竇彥莉介紹,該中心將在資金、宣傳、展示、投融資服務等方面給予入選企業支持。“根據相關政策,入選企業將獲得500萬元的資金支持,而入駐企業還將獲得房租減半的優惠。”
根據規劃,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將用3-5年聚集100個左右前沿技術企業,打造全球領先的前沿技術創新生態。這也是中關村引領北京打造全球創新高地的一步先手棋。
記者了解到,中關村一直在緊盯世界前沿創新趨勢,超前部署,搶占世界未來科技發展制高點。在知識產權方面,中關村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占據北京半壁江山,2017年中關村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73838件和43383件,占北京市比重分別是56.9%和56.2%;在領軍企業的帶動下,2017年中關村企業共申請PCT專利3652件,占北京市同期PCT專利申請量的72.0%。
在前沿技術方面,中關村已經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領域涌現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其中百度、京東、美團3家企業的人工智能技術,百度、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企業的對抗式神經網絡技術,百度、搜狗、清華大學等的“巴別魚耳塞”技術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在重大原創技術方面,2017年中關村共有67家企業主持和參與的51項(通用項目)成果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6項,占全國該項目的27.3%;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5項,占全國該項目的30.6%。
自主創新成果層出不窮
作為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中關村始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趨勢進行超前布局。目前,已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高端芯片、生物醫藥等領域涌現了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
“我們的康博刀已經拿到了生產許可,可以批量生產和上市了,這將填補國內空白,為臨床腫瘤治療帶來新的選擇。”海杰亞(北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創始人黃乾富不無自豪地說。
海杰亞致力于低溫醫學健康領域,將低溫生物醫學工程和醫療電子設備相結合,研發出了具有世界頂級水平的腫瘤微創治療設備——康博刀。使用康博刀治療,沒有痛感,無需全身麻醉。治療創口僅有2毫米左右,也無需縫合。適宜于肺癌、肝癌等多種實體腫瘤。黃乾富介紹,在低溫治療的專業領域,以前,中國大城市的醫院都依賴美國和以色列的氬氦冷凍設備,設備昂貴,一臺機器就要上千萬元,而且耗材氦氣為國家戰略物資,容易受到進口配額限制和貿易波動影響。“康博刀使用的是液氮,成本低,每次工質耗材成本不到百元,而且容易獲取,安全可靠,基層醫院都能用。
利亞德是中關村專注于LED顯示技術的科技公司。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驚艷”四座的卷軸,春晚舞臺上奪人眼球的LED布景等,都出自它之手。在該公司的展示廳,除了全息投影技術外,裸眼3D、4DVR等,都給參觀者帶來了奇妙的視覺體驗。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間距LED顯示屏十分特別。
“那個小間距LED高清顯示屏,是原創的技術,2011年全球占有率100%,現在占有率40%多,去年訂單做到了27億元。”利亞德集團董事長李軍說。
和利亞德一樣,中關村的知覺科技公司也專注于自主創新。在這里,記者見到了公司研發的新一代光纖。和用于通信的光纖不同,新一代光纖在微米量級形成復雜的結構。
“我們的新一代光纖除了能夠實現更大容量的通信功能之外,還可以提供感知的能力。打個比方說,它就像人體的皮膚和耳朵一樣,能夠觸摸光纖周邊的物體,聽到光纖周邊的聲音,把人類的感知延展到成千上萬公里范圍。”該公司CEO鄒琪琳介紹說。
據悉,中關村在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芯片、無人駕駛、高清和液晶顯示技術等領域走在國際前列。中關村地區有2萬多家科技型企業,其中,上市公司31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700家,占全國的1/7。去年園區企業的總收入首次突破5萬億元,對北京GDP貢獻超過1/4 ,對北京的經濟增長貢獻超過30%,成為構建高精尖產業的強大引擎。
高精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中關村在北京十大高精尖領域中,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好、帶動作用強、戰略意義大的領軍企業,成為構成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的創新引擎。
在人工智能領域,百度被《財富》雜志評為全球人工智能四大巨頭;以曠視科技、商湯科技、地平線、深鑒科技和云知聲為代表,圍繞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語音識別形成人工智能集群式突破。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聯想、小米均入選《2018年BrandZ中國出海品牌50強報告》。
在集成電路領域,紫光集團先后完成了對展訊通信、銳迪科、新華三的收購,并獲得英特爾的入股,躋身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設計企業。
在生物醫藥領域,貝瑞和康擁有全套自主知識產權 “無創DNA產前檢測”技術,也是全球第一家將該技術用于臨床檢測的公司。
在智能裝備領域,納恩博成功收購全球自平衡車的領導者賽格威平衡車(Segway),獲得全球視野的研發體系、全球最核心行業專利以及全球的服務網絡。
在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精進電動“十二五”期間承擔和參與了7項國家863項目,其產品批量配套美國卡瑪、克萊斯勒、谷歌智能駕駛等國際知名品牌。
在節能環保領域,碧水源是國內惟一一家全系列膜材料研發、全系列膜與設備制造、膜工藝應用于一體的企業。
在新材料領域,利亞德在2017年未來資源咨詢公司(Futuresource Consulting)的報告中,首次奪下全球LED影像顯現屏市場占有率冠軍。
在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領域,用友目前憑借著超過30%的占有率在國內ERP市場中占據著絕對優勢。
在科技服務業領域,盛景網聯圍繞創新創業服務的“平臺型商業模式”,與全球頂尖VC、PE等企業服務商連接,構建全球化創新生態系統。
據悉,中關村作為北京科技創新的排頭兵,著力在構建以高精尖為特征的經濟結構上下功夫,大力發展與功能定位相適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第一季度,中關村示范區六大技術領域實現總收入9183.1億元,同比增長15.9%,占中關村示范區總收入的81.8%,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4.8個百分點。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