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萌發,大數據的形成、理論算法的革新、計算能力的提升及網絡設施的演進驅動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智能化成為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振興實體經濟的新機遇、實現網絡強國的新引擎。為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12月14日,工信部印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未來三年,人工智能產業怎樣發展,將迎來哪些機遇與挑戰?言之有范為您深度解讀。
《行動計劃》之時代背景
融資額持續增長,人工智能成全球商業競賽新領域
有數據顯示,2012-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新增5154家,融資規模共計224億美元,其中,2016年的融資規模高達92.2億美元,是2012年的5.87倍。具體到中國市場,2016年涉及人工智能的企業超過1477家,一年融資27.6億美元。而進入到2017年,這種勢頭有增無減,僅上半年,全球人工智能企業融資事件就已發生62次,已完成的融資額比去年多了一倍,全年資產流入量將有望突破700億元,AI行業迎來高速發展期。
人工智能此輪產業浪潮經歷了5年的發展,其基礎軟硬件和產品應用都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期。人工智能早期研發的瓶頸(算法、計算能力、數據量)已經突破,“深度學習”成為引領此輪人工智能浪潮的核心算法,圍繞GPU的基礎芯片生態的成功加速了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應用領域也隨著軟硬件技術突破而不斷擴張邊界?;谌斯ぶ悄苄袠I的廣闊前景,谷歌、微軟、百度、阿里巴巴、科大訊飛等科技行業的領頭羊紛紛強勢布局這一新興領域。
政策密集出臺,人工智能上升為各國戰略型產業
各國密集的政策發布與高額的財政投入加劇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競爭。2016年5月,白宮成立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委員會,協調美國各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行動,探討制定人工智能相關政策和法律;同年10月,奧巴馬政府時期總統辦公室發布《為了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準備》和《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戰略規劃》的文件,正式將人工智能上升到美國國家戰略高度,為美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制定了宏偉計劃和發展藍圖;12月,白宮發布了一份關于《人工智能、自動化和經濟》的報告。報告討論了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化對經濟預期的影響,并描述了提升人工智能的益處以及減少其成本的廣泛戰略。2013年1月,歐盟委員會宣布“人腦項目”成為歐盟未來10年的“新興旗艦技術項目”之一。該項目將為基于信息通訊技術的新型腦研究模式奠定技術基礎,并極大地加速腦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歐盟官員認為,該計劃如果在人工智能領域始終占據領先席位,則將對保持歐洲在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地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偟膩碚f,無論是中國還是歐美發達國家,系列政策出臺正是基于全球人工智能行業廣泛興起的背景下,在各自國家層面所做的重要戰略部署。
新一輪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助構先發優勢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當前,我國科技創新處于“三跑并存”新階段,今年發布實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又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布局,推動我國搶占科技制高點,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新躍升??梢哉f,在當今世界,把握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才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把握主動權。
《行動計劃》之三大重點
塑造國際競爭優勢
科技是國之利器,人工智能發展勢不可擋,它所引領的新一輪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的窗口已經開啟,對企業發展、產業變革、經濟增長、社會演進和國際競爭都將會產生深遠影響,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性要素。《行動計劃》提出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手段,加強部省聯動,依托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等工作,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領軍企業,探索建設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推動建設相關領域的制造業創新中心,設立重點實驗室,鼓勵行業合理開放數據,支持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加大應用力度,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突破發展。力爭到2020年,實現“人工智能重點產品規模化發展、人工智能整體核心基礎能力顯著增強、智能制造深化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支撐體系基本建立”的目標,以期在人工智能若干領域形成國際性競爭優勢。
突破產業核心技術
人工智能是一項前瞻性科學研究,自信息技術產生發展以來,人們在這一領域進行了長期的科學探索和技術攻堅,并不斷涌現出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新技術。智能化是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也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特征,已成為生產、生活領域技術創新的關鍵環節,產生深遠的影響。
聚焦人工智能產業核心技術研發,攻克技術難關,是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到現在必須關注的問題。基于此,《行動計劃》指出要研發并應用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傳感器,突破面向云端訓練、終端應用的神經網絡芯片及配套工具,支持人工智能開發框架、算法庫、工具集等的研發,支持開源開放平臺建設,積極布局面向人工智能應用設計的智能軟件,從而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軟硬件基礎。
構建完善支撐體系
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空間巨大,但是企業創新創業激情與活力仍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通過提供完善的保護與支持體系幫助企業成長和壯大。面對重點產品研發和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的應用需求,《行動計劃》提出了五方面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實施、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創新創業、加快人才培養、優化發展環境等,推動形成良好的發展環境,保障《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切實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行動計劃》之三大亮點
推進跨界融合
人工智能顯著的溢出效應,將進一步帶動其他技術的進步,也逐漸成為其他產業轉型升級的跳板。《行動計劃》強調遵循市場需求,積極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和服務,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推動智能產品在工業、醫療、交通、農業、金融、物流、教育、文化、旅游等領域的集成應用。智能網聯汽車、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智能翻譯系統、智能家居產品等八大產業將推動“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發展,將人工智能技術作為產業的重要突破口與主攻方向,加快智能產品的研發生產,推進產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從而促進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產業價值鏈的延伸與突破。人工智能將成為一種基礎性工具,在跨行業與跨領域中更為廣泛的應用。
注重協同創新
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正在成為振興實體經濟的新機遇,成為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新引擎,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勢必將涉及到不同的主體。進一步加強不同主體之間的協同合作與創新是實現人工智能產業更好發展的必要機制支撐?!缎袆佑媱潯吩诓块T協同、部省協同以及行業協同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在部門協同方面,“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建立健全政府、企業、行業組織和產業聯盟、智庫等的協同推進機制,加強在技術攻關、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協調配合”。在部省協同方面,強調加強部省合作,依托國家新型示范基地建設等工作,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培育人工智能產業領軍企業,建設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實現人工智能產業突破性發展。在行業協同方面,推動人工智能標志性產品在重點行業與關鍵領域的應用,建立人工智能產業統計體系,促進人工智能行業的協同發展。
強化產學研用
大力培養人工智能產業人才是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人工智能產業應注重促進產學研用相結合,構建良好產業生態。產學研必須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強調生產、學習、科學研究、實踐運用的系統合作,突出了實際應用的重要性。《行動計劃》提出要鼓勵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創業、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支持企業、科研院所與高校聯合開展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作為首個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核心區,貴陽市建立了中國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提出“共建高校人工智能實驗室”目標。平臺聯合英特爾與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華中理工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聯合共建人工智能實驗室,協同開展人工智能前沿基礎理論、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共享科研成果。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招才引智工作,帶動更多的本地高校科研和應用型人才流向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等產業,進一步形成產學研用集聚效應。
《行動計劃》之三大展望
世界AI看中國
挑戰:數據環境、勞動力市場和智能硬件,特別是微晶片、CPU等基礎層產業的不成熟,是目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目前,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仍然全面優先。產業層面,從企業數量來看,美國1078家,中國592家;從融資情況看,目前美國累計融資額978億元,中國為635億元。人才方面,美國團隊人數17900人占據美國總人數的22%,中國在該領域人數1300,僅為全國的3.3%。七成美國人工智能人才從業10年以上,相比之下,中國僅不到四成。
機遇:中國的最大優勢在于龐大的互聯網用戶市場,及伴生的包含手機支付、食物配送、共享單車等在內的海量數據。此外,雖然基礎層仍然薄弱,但我國憑借場景和數據優勢,在應用層的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具備了比較優勢。此外,中國的創企表現喜人,Face++最近就擊敗了微軟、谷歌、臉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拿下三項計算機視覺大獎;目前國際科技論文發表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也已居世界第二,部分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實現重要突破。
“人工智能+”有望成為新業態
挑戰:根據發展層次的不同,人工智能可以分為專用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和超級人工智能三類。雖然目前的人工智能已經在機器學習等關鍵領域得到了一定的突破,但更多的是屬于專用人工智能和弱通用人工智能,往強通用人工智能甚至更高層次的發展仍需積累。此外,人工智能投資面臨資金多而項目缺的問題,周期長而營收難、技術被高估、前沿研究進展難、產品成熟度有限等現狀導致大量跟投,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泡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或開始放緩,但一定會影響所有的垂直領域。
機遇:《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到“培育有集成功能的智能產品”“深化發展智能制造”。未來,人工智能將加快各行業的智能化升級,如同“互聯網+”,形成大體量的高新技術合集。當前,國內互聯網領軍者“BAT”在應用層表示了強烈的發展意愿,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商務、智能家居,這些領域都位于我國的優勢“應用層”,“人工智能+”有望成為人工智能投資的下一個風口和創業者的新春天。
形成全產業健康生態場
挑戰:從不完全統計來看,在基礎層,美國有33家芯片廠商,中國有12家。美國既有谷歌、英特爾、IBM這樣的科技巨頭,也有高通、英偉達、AMD這樣在各自領域中有絕對優勢的大公司,以及一些發展良好的中等規模公司和活躍的初創企業。但中國則主要以中小公司為主,缺少巨頭。技術層和應用層,百度、以阿里等龍頭企業布局,雙創企業較少。
機遇:11月15日,國家公布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包括依托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設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四大平臺的重要責任之一即幫助人工智能中小企業找到垂直細分領域可執行可操作的應用場景,扮演孵化器里的“導師”角色。真正形成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參考來源:
1.中國工程網,《各國政府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出招》
2.華爾街見聞,《人工智能:產業已至,趨勢向前》
3.北京商報,《人工智能“堆錢”競賽:今年融資事件已發生62次》
4.數據觀,《工信部最新印發AI三年行動計劃,包含了這些重點》
5.騰訊研究院,《中美兩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報告》
摘自《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