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
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第二場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發表了題為“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平臺”的演講。他表示,工業互聯網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要載體,是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基礎。工業互聯網以智慧工廠為目標,促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為數字經濟的新動能和智慧社會的支柱。
鄔賀銓表示,今后移動通信應用到工業互聯網,除了傳統的工業軟件,還需要有面向特定場景的應用開發。比如沈陽鼓風機廠開發了專門的云服務平臺,將1600多臺已經銷售到全國各地的大型鼓風機利用云平臺進行監控,減少客戶的非計劃停機,提升了運行效率,降低了能耗。“工業互聯網通過無線通訊技術進行大數據分析,可以將實際運行狀況完全反映到網絡上來,實時監測工廠運行狀況和已經銷售給遠端客戶的產品狀況,通過網絡指令來修改和調整實際運行。”
大數據引導企業的工業化、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國外傳統制造業企業轉型的趨勢。“比如GE公司,本來是生產飛機發動機的,但他們產品收入只占30%,保養服務收入占到了70%,成功轉型為生產性服務業公司。波音公司設計制作飛機有8000種軟件,其中1000種市場買得到,其余7000種都是自己開發的,因此波音公司也是軟件公司。西門子有17000名軟件工程人員,所以西門子也是歐洲第二大軟件公司。” 鄔賀銓舉例說。
“我們知道,阿爾法狗用了多臺設備48個CPU收集世界上所有圍棋棋譜,經過3個月的人工訓練,戰勝了李世石和柯潔。但新一版的阿爾法狗用的設備量非常少,沒有收集任何棋譜,只是了解了圍棋的規則,經過3天自學,它已經沒有對手了。也就是說,它并不完全靠死記硬背,而是靠深入的理解。所以未來30%的數字化轉型都會有人工智能來支持。”
提到未來的趨勢,鄔賀銓表示,區塊鏈將在工業互聯網里得到應用。未來硬件的價值體現在軟件,網絡連接的價值轉到云,商業模式從產品轉到服務。“今后工業互聯網的規模將非常大。到2025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增加值將占到全球GDP的一半。GE公司曾經分析過飛機、電力、石油、鐵路、醫療五大領域,如果工業互聯網只發揮1%的效率,15年內這些領域經濟的增長紅利將達到270億美元至900億美元。”
摘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