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觀點認為,“軟件業是天才的產業,需要具備把創意變成現實的能力”,但我國軟件業卻普遍缺乏這種能力,“大而不強”一直是我國軟件業頭上揭不下的標簽。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軟件人才的培養成為重中之重。
8月31日,在第七屆“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決賽期間,2018中國軟件產教互動工作座談會也在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出席會議并提出,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需求,極大地推動、促進了產業創新人才的培養,同時也對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工信部信軟司副司長李冠宇指出,當前,與軟件產業持續發展和核心技術有待突破的形勢相比,軟件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人才供給不足、人才結構不合理、人才培養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
“軟件產業發展應以人才為本”早已成為業內共識,國際上對于軟件人才的培養也顯露出新的方向。在美國,軟件編程被納入國民基礎教育課程;在英國,5歲以上學生必須修讀計算機軟件程序設計課程。
我國也進一步認識到軟件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產教融合成為培養“大國工匠”和高層次工科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作為一家企業,東軟在培養國際化、實用化產業人才方面就頗具探索精神。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陳錫民分享東軟的產教融合之路時提出,東軟產教融合實踐的特點是實現了與東軟產業發展的高度互動。東軟創辦的“東軟睿道”能夠結合東軟自身項目管理方法、產品開發流程,形成特色課程體系、實訓平臺,以云平臺方式服務、培養更多學員。東軟還通過與高校共建產業學院、面向高校展開創新創業合作等方式,面向新技術應用需求和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訴求提供專業化支撐,積極推進產教深度融合。
“在新工科建設過程中,如果把企業通過培訓來實現學生掌握技能和企業實際需求融合的做法提前至大學階段,效果會更好。”哈爾濱工業大學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副院長王忠杰表示,新工科教育必須貫通多個專業領域,才能迎合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而軟件工程的新工科建設也要圍繞軟件本身特色進行跨界。
同樣來自高校的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黃河燕表示,創新人才培養與產學研合作有效協同起來,需要做多方面工作:一是在課程體系層面,要面向國際學術前沿,融入現有重大科研成果,不斷豐富更新既有課程知識體系;二是在教育教學方法層面,要鼓勵實踐性教學,把先進的科研方法帶入研究型教學中,滿足新工科內涵特征的需求;三是要以產業需求為驅動,以企業項目為載體,以創新創業為目標,推動工程教育鏈的貫通,實施產教有效融合。
李冠宇還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從四個方面完善軟件人才培養工作:一是加強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探索軟件人才培養新做法、新模式;二是鼓勵高校面向產業發展需求優化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強化信息技術新工科建設;三是鼓勵創新創業,把雙創工作作為充分挖掘軟件人才潛能的有力抓手;四是牢固樹立科學人才觀,把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推動人才工作科學發展作為加快軟件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技術和戰略支撐。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