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兩次高潮兩次低谷之后,已有60年歷史的人工智能正迎來發展的最好時期。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370億美元,其中,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達56億美元左右。
工業和信息化部旗下賽迪研究院此前發布的排名顯示:合肥已經躋身國內人工智能的“五強”城市。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合肥。
京滬杭深合:
中國人工智能新“五強”
歷史總是在潛行中迸發驚人力量。
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安徽省政府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安徽語音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次年,“中國聲谷”項目在合肥落地。
如果將2012年視為合肥人工智能發展的起點,那么多年沉潛之后,如今在中國人工智能的賽道上,合肥已經領先躋身第一集團,躋身國內人工智能的“五強”城市。
“賽迪是通過對近40個人工智能重點城市進行評價得出上述結論的。”賽迪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人工智能城市發展評價體系包括政策環境、科研能力、產業水平、資本環境等4個一級指標;專項政策、重點實驗室、龍頭企業、投融資活躍度等10個二級指標。”
不論是從經濟體量還是質量上看,合肥在國內都難稱一線。但是在AI領域,合肥卻在國內擁有巨大聲譽和影響力。報告稱:合肥擁有中國聲谷核心技術園區,以“技術驅動+應用引領”推動產業發展。其中,從業人數占全國0.8%,投融資4.5億元,全國占比0.9%。
“合肥能夠在AI領域異軍突起,離不開它獨特的政策優勢和發展模式。”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一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張熠天介紹,目前安徽通過打造“中國聲谷”,產業配套的完備性與創新性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的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項目申報工作中,安徽創新項目數量僅次于廣東和北京,全國排名第三,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產業在皖融合發展態勢喜人。
部省市區合力:
打造國家級產業基地
中國聲谷,是安徽人工智能發展的一次大膽探索。
201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文成立部省項目領導小組,建立產業發展推進機制。“在‘部’這一層,可以說從規劃、制定產業路徑開始,工業和信息化部就精準、前瞻性的為中國聲谷把握方向。”安徽省信息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負責人祁東風稱:“而在‘省’這一級,由省經信委來助推資源集聚發展。安徽希望將中國聲谷打造成帶動區域經濟的一個產業,卡位人工智能發展第一方陣。”
這大概是國內最具想象力的AI發展模式了。領導機制的創新,意味著其背后的資源支撐是“國家級”的。2016年3月,“中國聲谷”被工業和信息化部納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成為全國首個惟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
2017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公布全國三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試點,全國僅上海、安徽、深圳被納入試點。其中安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試點重點被歸納為“中國聲谷”。
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指出,在“省部合作”的機制下,整個安徽對于國內人工智能的發展“心細如發”。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兩個月后,安徽“神速”印發《支持中國聲谷建設若干政策》:從2017到2020年,安徽每年出2億元,合肥市每年出6億元,支持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推廣。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從國家到省、市、區,中國聲谷已經被納入到一整套完備的政策體系之中。”合肥市副市長王文松介紹,“中國科大+中國聲谷”是合肥人工智能產業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因素,未來,合肥在發揮中國科大科研優勢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大中國聲谷支持力度,積極推進人工智能產業上下游企業聚集,形成產業集中效應,最終形成一條人工智能產業鏈。
為加快推進中國聲谷建設,合肥高新區管委會專門成立了合肥高新區推進中國聲谷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2018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區便已簽約落地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相關項目55個,億元以上項目28個,協議總投資超9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密集、高精尖人才集中,是這兩年園區創新發展形成的新貌,也正是基于此,落戶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谷發展迅速。”合肥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宋道軍介紹,下一步合肥高新區將以中國聲谷規劃為藍圖,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培育龍頭和骨干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
平臺化戰略:
語音可能不是惟一入口
對中國聲谷而言,這(產業鏈)依然是一項難度極大的挑戰。祁東風認為,中國聲谷5年超前布局贏來的可能只是18個月的發展機遇期。“我們要解決產業鏈底層技術創新和人才問題。”
對此,中國聲谷一直奉行“平臺戰略”。這包括中國聲谷早早布局的服務平臺、制造平臺、技術平臺和銷售平臺。
2018年6月,中國聲谷發布全國首個智能語義開放平臺,總投資超過10億元;7月,中國聲谷獲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聯合金山、百度、神州泰岳共同打造智能寫作機器人項目,進一步將文字延伸到人工智能領域的全方位交互技術,如圖像識別、手勢識別等。
此外,中國聲谷依托中科大類腦國家工程實驗室打造的類腦智能技術平臺,正在構建計算資源、數據資源為一體的AI平臺。
“我們要以開闊的視野為平臺尋找核心技術。”合肥高新區聲谷辦主任闞偉強調,任何一種技術入口都是有局限性的,語音并不是惟一入口。中國聲谷最重要的任務是打造產業生態,培植產業土壤,通過平臺肥沃的土壤培育創新企業與技術。
圍繞技術平臺,中國聲谷為產業鏈所構建的技術創新綜合服務體預計年底前全面投入使用;與此同時,一個智能終端生產線建設也已啟動,中國聲谷將為入駐企業配套產品設計中心、手板中心、注塑中心、產品檢測檢驗中心等,填補安徽智能制造產業空白。
而在銷售端,中國聲谷正在線上和線下同時發力。線上,依托電商平臺搭建官方旗艦店;線下,中國聲谷的首個線下店已于2018年6月起試運營。
“我們預計將在全國開50家線下店。”安徽省經信委軟件服務業處處長余要火介紹,中國聲谷的產業生態將對全球開放。未來會由現在的350余家集聚到上千家,培育更多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下一步,中國聲谷還將走出合肥,全省布局,實現安徽人工智能產業的百花齊放。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