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在《2016年世界發展報告》中首次系統性闡述了“數字紅利”的概念。該報告認為,互聯網等數字技術能夠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改善服務。隨著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進入中國,經濟活動每時每刻都會產生海量數據,構成了信息時代十分重要的生產要素,進而轉化為新的“數字紅利”。在此背景下,做大做強數字經濟,不但能推動我國經濟在增量上不斷擴大,而且會帶動存量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當前,我國的“數字紅利”已然顯現,具備了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的有力條件。
一方面,我國體量巨大的經濟活動產生了海量數據,數據正是數字經濟最關鍵的生產要素。來自需求側的數據將有助于供給側更好對市場進行判斷、對生產做出決策。大數據應用也將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從而幫助改善生產效率低下和生產相對過剩等依靠傳統手段難以解決的頑疾。這些不僅將帶來精準營銷、定制生產等新經濟模式,而且能讓經濟活動變得越來越智能。在此背景下,我國較為領先的大數據積累能力將有效助力技術革新、產業變革和經濟轉型。
另一方面,信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也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的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網從無到有、發展迅猛,里程躍居世界第一,極大地促進了人與物的互聯互通;寬帶網絡覆蓋率、移動網絡覆蓋率迅速提升,為信息的交流傳遞提供了很大便利;我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網民群體和智能手機用戶群體……這些都有效降低了發展數字經濟的成本,構成了聯通全國的人、物、信息交流網絡,為數字經濟更好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還要看到,廣闊的國內市場也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沃土”。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轉化離不開大體量市場的支撐,我國巨大的市場使信息技術能夠更好更快地轉化為先進生產力,并且不斷催生出新的經濟模式,數字經濟因此擁有更好生長的肥沃土壤。據中國信息化百人會統計,2017年數字經濟占我國GDP的比重超過30%。在取得了長足進步的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空間依然巨大。
從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現實需求和已有成果來看,“數字紅利”將成為新時代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比較優勢。用好這一比較優勢,推動數字經濟做大做強,對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更好釋放“數字紅利”,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應在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完善全國統一市場、完善體制機制等方面切實發力。
一是進一步加大建設信息基礎設施的力度。寬帶網絡、移動網絡就是信息時代的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應該更寬、更暢通,且能均等地為公眾提供資源,激發更大的創新活力。應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推進高新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合理降低消費者使用信息網絡的門檻和資費,同時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增強我國在信息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二是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減少對市場主體過多的行政審批,取消不合理的行政收費項目,降低市場主體運行的行政成本,并適當降低企業稅費。同時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務的能力,更好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新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應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解決好部分領域立法工作相對滯后等問題,解決好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具體問題。對此,相關部門尤其需要注意數字經濟可能對政府治理、社會形態、個人權益等方面產生的深遠影響,積極開展前瞻性研究,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統籌協調好各方利益。
四是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條件。需大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鼓勵企業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創新商業應用模式,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更好發揮數字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作者系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中美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