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9月6日電(張煜歡張詩雨)6日,“人工智能和鐵路”專題研討會在浙江杭州召開,中外鐵路行業專家圍繞高鐵國際合作、智能高鐵技術展望等主題開展了交流。國際鐵路聯盟(UIC)總干事長盧比努在會上表示,“當前,人工智能已成為新的‘石油’和‘黃金’,將開啟全球鐵路發展新時代。”
如今,實現鐵路數字化轉型、加快人工智能與鐵路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盧比努說,中國鐵路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和積極實踐,取得了重要進展,為世界智能鐵路建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了解,目前中國已建成的高鐵超過2.5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量的三分之二。中國鐵路總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主任趙國堂介紹,通過自主創新,系統掌握不同氣候環境、不同地質條件下建造高鐵的成套技術,中國高鐵已成功實現飛馳在高寒、熱帶、沿海水網等地區。
趙國堂表示,隨著中國鐵路在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運營等方面的不斷推進,預計2019年,智能型復興號動車組將率先在京張高鐵投入運用;2020年,智能京雄城際鐵路也將建成通車。
自動駕駛也是鐵路實現智能化的方向之一。法國國家鐵路公司研發與創新部主任Carole DESNOST表示,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廣泛應用讓自動駕駛成為可能,這是鐵路領域的新冒險。“該項創新與突破需要全球迅速行動,開展合作。”
Carole DESNOST還表示,為了促進世界鐵路轉型升級并實現可持續發展,保障安全是鐵路領域未來發展的前提。“安全體系的建立十分必要。盡管自動駕駛是全球研究的熱點,但安全必須是所有工作的重點。”
現場,來自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的研究員盧文龍也建言,在鐵路智能化、數字化的同時,需提升能源技能、降低碳排放,為世界鐵路向智能、開放、綠色、共享發展提供可能。
據悉,9月3日至7日,國際鐵路聯盟(UIC)和中國鐵路總公司還聯合舉辦2018年“國際鐵路聯盟數字化轉型之旅”活動,組織嘉賓觀摩了深圳機場,上海虹橋高鐵站,杭州阿里巴巴集團等地。(完)
摘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