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至19日,來自世界各地的類腦人工智能領域頂尖專家、產業界代表齊聚復旦大學,共同展望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研討神經科學、大數據、交互式機器人等前沿領域與人工智能的交融共生與發展趨勢。
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大會上發表講話。他說,腦科學和類腦智能研究是當今國際科技前沿熱點。以類腦智能引領人工智能,實現人工智能普適化,將引起經濟社會變革性發展,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重大影響。
許寧生表示,身處上海的復旦,我們又一次感到了大時代只爭朝夕的脈動和高校肩負的責任,正在推出“三智全球計劃”,聯手全球力量,以類腦智能引領人工智能,推動人工智能普適化;以類人智能+人類智能的群智進化實現人工智能普適化。
近四年來,復旦系統地布局了類腦研究機構、大數據學院和研究院、腦科學研究和診治機構,牽頭組織了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市級重大專項、類腦芯片和大數據試驗場兩個功能型平臺、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等,大力引進人才隊伍,設立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和臨港研究基地,為下一時期的科研和人才培養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許寧生說,我們迫切期望,通過腦科學的深入研究和神經機制的系統解析,“破譯”大腦信息處理與神經編碼的原理,再通過信息技術予以參照、模擬和逆向工程,形成以“類腦智能引領人工智能發展”為標志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通用模型與算法、類腦芯片器件和類腦智能各類工程技術應用等新型研究領域。
復旦大學師生們將以服務國家和上海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為己任,以提升腦與類腦智能科技創新自主研發能力為目標,以既有資源稟賦和研發優勢為主攻方向,以“雙一流”交叉學科建設和跨學科人才梯隊培養為抓手,聚焦建設腦與類腦智能領域,以類腦智能的原始創新研發,催生大數據智能、重大腦疾病智能診療、類腦智能芯片、類腦智能工程,尋求實現未來智能科技領域的重大原始突破,從而加快類腦智能技術推動產業升級、改善民生、促進城市發展新應用,實現“以類腦智能引領人工智能,推動人工智能普適化;以類人智能+人類智能的群智進化實現人工智能普適化”愿景目標。
許寧生校長分別以“以學科新布局與學科融合創新為抓手,積極開展一流高峰學科、國際創新中心建設”、“以跨學科、跨領域科技研發為著力點,持續推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面向新興產業需求的腦與類腦智能創新成果”和“以引進世界頂級科學家和培育跨學科青年人才為抓手,打造多元化、國際一流的類腦智能專業人才隊伍”為題介紹了復旦大學是怎樣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的。
許寧生指出,站在大學校長的角度,我不僅關注理工醫在類腦和人工智能領域的融合,同時也關切著這一領域的發展,給人類的生存與生活帶來的挑戰??梢灶A見的是,從全球治理到社會生活,從國家建設到家庭幸福,都將因這一領域的變革而重新定義,因此,我更加期待,這樣的發展能促進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這樣的創新是正向的創新,因此,我更加期待,人文社會科學與這一領域的結合,因為,技術只有與情感、倫理等人類最樸素的需求結合,才能迸發出真正符合人性的創新點!
我們始終堅持鼓勵和擁抱這種創新,這種創新往往需要高度專業性和長時間的儲備與積累,這也是復旦大學著力進行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融合創新的重要原因。
摘自《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