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開在即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掀起了一股AI旋風。確實,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不斷地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正在深刻地改變著這個世界。其中,人工智能將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因為如此,人工智能也就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這充分表明,盡管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領域十分廣泛,前景非常廣闊,但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更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應有之義。
為什么這么說?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密不可分,尤其是制造業更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最廣泛的領域。實際上,人工智能技術創造的很多產品本身就是制造業產品,或者說,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很多都是附著在制造業產品上的。例如,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技術,但人工智能機器人也是需要制造出來的,還有無人駕駛,智能交通、教育、醫療、金融,人臉識別等,都是需要通過一定的產品載體展示出來的,而這些產品載體的制造,實際上就是通常所講的實體經濟,其核心就是制造業。因此,人工智能離開了實體經濟,它的蓬勃發展就會受到影響;而實體經濟添上了人工智能的翅膀,就會大大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目前,實體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更是加快實體經濟創新轉型和提升能級的必然選擇。應該說,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各個領域的融合發展特別是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可以為制造業產業轉型賦能,可以為實體經濟創新轉型助力。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智能制造,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實施制造業的智能制造工程,不僅可以改造和提升傳統制造業,而且可以優先培育和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實體經濟新的產業推動力和制造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智能制造,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由于作為一種全新的生產要素,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進一步改變生產方式,甚至帶來生產和組織模式的顛覆性變革,產生巨大的生產和組織效率的裂變。例如,通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制造業企業的設計過程、制造過程和制造裝備的全面智能化,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運行效率。因此,人工智能技術的有效推進,將不斷賦予制造業新的能量和更高的效率。
人工智能來了,我們準備好了嗎?從未來發展角度來看,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廣應用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在這個大背景下,作一些必要的深入思考是比較關鍵的。第一,是要制定好發展規劃。目前,國務院已經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標志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因此,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根據各地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第二,要謀劃好重點領域。例如,這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所展示的AI+交通、健康、教育、零售、服務、智造、金融等七大“AI+”主題式體驗,都是人工智能應用的領域,但還需要進一步拓展更多的 “AI+”。第三,集聚好人才隊伍。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主要還是人才之爭。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包括理論、學術、技術、研發、運用等人才還比較缺乏,需要大量培育。第四,推進好企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最后的落腳點還是企業,因此,廣大企業如何很好地認識、應用人工智能,還大有文章可做。例如,人工智能技術知識的介紹、成功經驗的傳播、相關企業的培訓、技術人才的培養等,都是當務之急。
摘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