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各國推動清潔、低碳的新型能源體系發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終端用戶的再電氣化比例大幅增長。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17年世界能源展望》指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因其良好的經濟性、可靠性、靈活性和環保性,已成為全球最大新增電源之一。
對此,備受關注的虛擬電廠又有了新進展。近日,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作為虛擬電廠《用例》IEC(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國際標準編制牽頭單位,正式啟動標準編制工作,為后續IEC虛擬電廠國際標準的順利編制和發布奠定了良好基礎。
“未來,配電網中的分散發電和有源負荷將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更多電力用戶將由單一的消費者轉變為混合型的產消者。”國際電工委員會分布式電力能源系統分會工作組召集人王宣元說。在技術層面,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可控負荷、儲能設施以及電動汽車等產品具有地理位置分散、隨機性強、波動性大、弱可觀性特點,隨著接入電網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對電網的安全、可靠、經濟運行等提出了新挑戰。而在經營層面,亟待研究分散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并需要深入探討一種可行路徑,以激勵混合型產消者與電網實現友好互動。
虛擬電廠正是針對這些新現象,聚焦再電氣化進程中生產側和消費側同步發力的重要特征,提出的適應未來能源清潔低碳發展趨勢的技術和商業模式。王宣元表示,該技術模式能夠在傳統電網物理架構上,依托互聯網和現代信息通訊技術,把分布式電源、儲能、負荷等分散于電網的各類資源相聚合,并協同其優化運行,對電網提供輔助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虛擬電廠不是電廠。簡單來說,虛擬電廠是“互聯網+”智慧能源環境下,以用戶為中心,以商業化市場為平臺的源網荷聚合管理模式。
虛擬電廠概念自1997年提出以來,受到了歐洲、北美等多國廣泛關注。近年來,隨著信息通訊技術(ICT)、分布式協調控制技術和智能計量技術的提高,以及分布式電源、儲能、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工業領域逐漸表現出對虛擬電廠的極大需求并付諸工程實踐。
目前,我國分布式可再生電源占比不大,但發展迅速,將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巨大影響。因此,虛擬電廠在分布式電源、北方清潔供暖、用戶側需求響應、電動汽車等方面,將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王宣元表示,虛擬電廠可以“串聯”起分布式光伏、儲能設備、蓄熱鍋爐和可控負荷,實現冷、熱、電整體能源供應效益最大化。在繁華的城市樓宇群,虛擬電廠可以實時監測中央空調、電動汽車等柔性可控負荷,環境參數以及分布式能源出力,圍繞用戶和系統需求,自動調節并優化響應質量,減少電源和電網建設的投資,在創造良好舒適生活環境的同時,實現用戶和系統,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雙贏。
由于虛擬電廠應用前景廣泛,全球都在搶占先機,爭取戰略主動,標準制定成為主導國際話語權的必爭之地。2017年10月,國網冀北電力公司和中國電力科學院組成的專家團隊,代表中國向IEC提交了虛擬電廠《用例》和《架構與功能要求》提案,經過激烈的競爭和淘汰,順利通過了投票,并于2018年3月獲批正式立項,成為IEC在虛擬電廠領域立項的首批國際標準。這標志著中國正式主導虛擬電廠這一能源轉型熱門領域的國際最高話語權。
“在前沿新興領域編制國際標準極具挑戰性,必須實現技術和實踐的真正領先,方能把握主導優勢。”王宣元說,基于這一特點,國網冀北電力公司在國際標準編制工作中創新提出了“研創示編”四融合模式,把虛擬電廠領域的科研攻關、創新創效、示范應用和標準編制緊密融合,在相互佐證、迭代提升中,實現國際標準的高質量編制,并同步建立虛擬電廠科研、創新創效和應用成果體系,帶動電網技術和功能的領先發展。
“無論是在海外還是中國,虛擬電廠都還很年輕。在能源轉型的道路上,需要政府、企業、用戶等各方共同努力,在市場機制建設、商業模式創新、核心技術推廣以及用戶廣泛參與等方面積極探索。”王宣元坦言。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