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吉林省唯一的國家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長春凈月高新區突破傳統思維定式,跳出區域看區域,開放性、多視角、全方位研究產業升級和區域發展,破解制約瓶頸,打造創新資源集聚的“洼地”,形成新興產業發展的“高地”,營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創新激勵的市場環境。創新,成為凈月高新區新一輪發展的鮮明路徑。
抓孵化,促“雙創”發展。凈月高新區采取“統籌定位、政策引導、合作共建、嫁接移植”等多種方式,探索科技孵化載體建設的“凈月模式”,先后打造了吉林省青年創業園、吉廣廣告示范園、凈月創業服務中心、凈月街道眾創空間等8個國家級孵化載體。
據統計,凈月高新區孵化面積由2015年的3萬平方米擴大到現在的27萬平方米,孵化載體達到23個,在孵企業601戶,就業人口6071人。目前,投入運營的諾睿德電商大廈已引進眾鼎科技、沃健康科技和銀城支付等38家企業;泰壯“互聯網+”產業大廈與32家企業簽訂了入孵協議,初步形成了多類型、多形式、多梯次、多領域的科技孵化體系,營造了濃郁的創新氛圍。在科技部開展的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最新排名中,凈月高新區位列第62位,3年上升了10位。
搭平臺,培育新增長點。凈月高新區通過“搭平臺、開渠道、配要素、強服務”,全力構建內通外聯、高效暢通的“創新血脈”。
目前,吉林大學國際創新創業基地和“互聯網+”產業集聚區已落地運營,成為吉林大學科技創業者和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重要基地,承接中國大學生“互聯網+”大賽項目孵化的重要平臺;東北師范大學與凈月高新區UGE合作協議逐步推進,人才教育實踐合作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東師理想科技園、東師出版社互聯網教育平臺正式落地;與長春光機所、吉林大學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COMS產業化應用、吉大交通大數據平臺、溶解氧傳感器等一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平臺落地。
育產業,“內引外培”強支撐。眼光向外,主動“走出去”,凈月高新區努力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層次和品質。凈月高新區成功舉辦了“中韓國際合作示范區戰略對話會”“中韓智慧城市產業論壇”等活動,推動長春市與韓國經營革新中小企業協會簽訂了《共建“中韓國際合作示范區”戰略框架協議》。抓住天津與長春、吉林與浙江對口合作戰略機遇,凈月高新區“津長雙創服務中心”已建成并運營,“雙創云服務平臺”“雙創大數據平臺”等4個線上服務平臺已經啟動。同時,積極打造“吉浙省際服務業合作發展示范區”,洽談對接阿里集團的“螞蟻創新中心”及阿里云、新華三集團的紫光公務云、頤高集團的雙創平臺,不斷強化平臺支撐。
此外,凈月高新區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條,重點圍繞總部經濟、服務外包、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領域,著力引進培育在國內有優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先后引進了復華文化創意產業園、偉峰咨詢中心、中國移動IDC等一批項目。
破障礙,創新體制機制。探索創新模式,向體制機制要活力。凈月高新區積極探索破除制約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
圍繞支持招大引強、做大做強、加快集聚高層次人才、支持科技創新創業、支持金融業發展、支持樓宇經濟發展、支持平臺經濟發展等目標,凈月高新區形成了以“1+N”為主體的創新發展政策。高新區牢固樹立“政府創造環境,企業創造財富”理念,圍繞準入、放權、讓利、服務,加快“一門式、一張網”政務改革,認真梳理全區523個審批事項,讓“只跑一次”成為常態。同時,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區內先后有吉林森工金融總部、吉林省金融大廈商業綜合體等百余個服務業重點項目獲得資金支持,累計扶持總額超20億元。目前,凈月高新區已有300余個現代服務業大項目、726家科技服務企業入駐,成為全市新興產業發展的高地和全省經濟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的典范。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