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來,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一系列網絡延展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互聯網將向物聯網發展,而在物聯網的時代,RT(Robotics Technology)將取代IT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作為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現代制造業重要的自動化裝備,智能機器人的誕生對未來的生產生活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智能機器人不僅廣泛運用于工廠作業中,近兩年來開始向家庭生活運用滲透,智能機器人正在不斷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洞察智能機器人的發展,把控智能機器人學未來的發展趨勢,掌握國家對于智能機器人產業的政策動態至關重要。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首先對智能機器人概念進行概述,對智能機器人的誕生和機器人學的建立及發展進行梳理;其次,羅列并陳述韓國、美國、法國、英國、德國、中國等國家影響智能機器人發展的相關政策。最后,對我國智能機器人發展前景進行推測和展望。
1 概述
機器人學(Robotics)是與機器人設計、制造和應用相關的科學,又稱為機器人技術或機器人工程學,主要研究機器人的控制與被處理物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目前已經演變為機器人相關的通用技術的學科分支。
機器人的誕生和機器人學的建立及發展,是20世紀自動控制領域最顯著的成就之一,是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進步的重大成果。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近千萬臺機器人在運行,而每年機器人的銷售額仍然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隨著機器人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機器人已從傳統的制造業進入人類的工作和生活領域,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均已產生重要影響。另外,隨著需求范圍的擴大,機器人結構和形態的發展呈現多樣化,機器人系統逐步向具有更高智能和更密切與人類社會融洽的方向發展。
機器人的種類繁多,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進行多種分類。國際學術界通常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兩大類。工業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現代制造業重要的自動化裝備。自從1962年美國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工業機器人以來,機器人技術及其產品已成為柔性制造系統(FMS)、自動化工廠(FA)、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的自動化工具。服務機器人是機器人家族中的一個年輕成員,可以分為專業領域服務機器人和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的應用范圍很廣,主要從事維護保養、修理、運輸、清洗、保安、救援、監護等工作。而我國的機器人專家從應用環境出發,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兩類。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是除工業機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業并服務于人類的各種先進機器人,包括:服務機器人、水下機器人、娛樂機器人、軍用機器人、農業機器人、機器人化機器等。在特種機器人中,有些分支發展很快甚至有獨立成體系的趨勢,如服務機器人、水下機器人、軍用機器人、微操作機器人等。
人類的生活正朝智能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冰箱等層出不窮,機器的智能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機器人也不可避免地向著智能化發展。智能機器人得以實現主要依賴于兩項技術的突破:第一,人機互動方式的改善;第二,數據獲取與處理能力的提升。追溯這兩項技術的學術之源,機器人學的發展為智能機器人產業的爆發提供了智力支持。機器人學致力于研究如何進一步改善人際互動的方式與優化數據的獲取與處理。作為智能機器人產業核心推動力,機器人學的發展直接決定了智能機器人的人機交互能力和數據的獲取與處理能力。
智能機器人研究不僅是國家戰略的需要,也是學科前沿交叉的典型代表,已成為國家科技創新與發展的助推器。大數據與互聯網、智能材料、仿生、微納、3D打印、柔性多體動力學、傳感與控制技術等的快速發展使得以合作、融合為特征的新一代智能機器人成為可能。
2 智能機器人的發展
從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來看,在全球整體機器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之下,亞洲市場是全球機器人消費的最大市場。根據2014年波士頓咨詢公司(BostonConsulting Group, BCG)的估計,2025年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70億美元;而2017年,這一估計值已經被上調至870億美元。其中,商業市場的增長幅度從17%被調整至22.8%;消費市場的增長幅度則從9%上調至23%。這也預示著當前全球機器人市場正在經歷發展方向的轉移,由當前以工業機器人為主逐漸轉向以服務機器人為主。根據IFR統計,2010年-2016年,服務機器人全球銷量從39.64億美元上升至74.5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速11.14%,個人使用的服務機器人市場預計在2018-2020年間也將達到110億美元的規模。
2.1 我國智能機器人發展現狀
從產業的角度而言,我國對于機器人有著極大的產業需求,據IFR的產業報告,中國是全球機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國家。但是就技術的發展而言,我國對于機器人學的研究起步比較晚。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機器人學才開始在我國萌芽。隨后的二十年里,機器人學在我國蓬勃發展,隨著一批批中國學者前赴后繼地投入機器人學研究,我國在相關領域的學術發展在全球嶄露頭角。我國機器人學發展的主要的歷史事件有:1972年,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開始了機器人的研究工作;1985年12月,我國第一臺水下機器人“海人一號”首航成功,開創了機器人研制的新紀元;1986年,“智能機器人主題”作為自動化技術主題之一被列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發展的主要領域,此外還有航空領域確定的“空間機器人”專題,凸顯了國家戰略對機器人研究的重視;1997年,南開大學機器人與信息自動化研究所研制出我國第一臺用于生物實驗的微操作機器人系統。2015年,國內工業4.0規劃——《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出臺,其中提到,我國要大力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快速發展機器人,包括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應用需求。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我國機器人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有的方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與先進的國家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從總體上看,我國機器人研究仍然任重道遠。
自2016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工業機器人的最大使用國。到2020年,這個數據預計將增長到95萬臺,超過歐洲的61萬臺。到2020年大約有190萬機器人將在亞洲各地運作著,這幾乎等同于2016年全球的機器人存量;而根據IFR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目前中國排在工業機器人銷量市場的第一位,而美國僅僅排在第四位。數據顯示,珠三角地區是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領先的地區,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為747家,總產值達750億元,平均銷售利潤率為17%,規模和效益在國內都屬首屈一指。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2020、2025和203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的目標,將分別達到15萬臺、26萬臺和40萬臺,預計未來1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達6000億元人民幣。
對中國而言,當前的任務不僅是要把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還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2013年12月22日,工信部為加強行業管理、推進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有序健康發展,提出了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14年6月,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提到,“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而且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2017年7月31日,為了促進智能機器人以及相關領域的大力發展,科技部發布了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2017年度項目申報指南。通知中規定,2017年度“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按照基礎前沿技術類、共性技術類、關鍵技術與裝備類、示范應用類四個層次,發布42條指南。其中基礎前沿技術類指南5條,主要涉及機器人新型機構設計、智能發育理論與技術,以及互助協作型、人體行為增強型等新一代機器人驗證平臺研究。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目標是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主機設計技術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提升主流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指標,在重要工業制造領域推進工業機器人的規模化示范應用。
同時,國內的幾個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也推出了相應的政策。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于2017年9月25日印發《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路線圖》,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球新興的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的戰略愿景。按照《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路線圖》,北京將分兩階段實現戰略目標。第一階段是,到2020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達到120至150億元,培育形成10家行業領軍企業、10個研發創新總部,實施10個工業機器人重大應用項目;第二階段是,到2025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達600億元左右,形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體系,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操作系統及軟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建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創新應用基地。
為了加快推進上海市機器人產業發展及應用,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于2014年11月10日印發了《關于上海加快發展和應用機器人促進產業轉型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上海機器人產業發展已經具備一定基礎,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形成了外資企業與內資企業、本地企業與國內其他企業競相發展格局,形成機器人研發、生產、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集聚了一批本體和功能部件企業、系統集成商、相關大學和科研院所。但上海在機器人產業發展上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核心功能部件依賴國外技術、自主本體企業尚未形成規模、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難以滿足市場要求等不足。因此,上海市將采取突破機器人產業關鍵瓶頸、搭建機器人產業服務平臺、創新機器人產業發展模式等促進措施,并明確提出將探索設立機器人產業基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深圳市政府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于北京簽訂協議,雙方將聯合資助機器人基礎研究中心項目,加快推進機器人基礎研究中心項目落地,共同推動機器人科技創新發展,努力把深圳打造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深圳是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創新走在前列,機器人產業發展也步入“快車道”,集聚了雄厚的資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深圳市政府聯合資助機器人基礎研究中心項目,能夠更好地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充分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和深圳機器人研究開發、產業應用等方面的資源優勢,打通產學研鏈條,吸引和匯聚全國機器人領域的科學家積極開展基礎研究,積極促進機器人領域研究成果在產業上的推廣和應用,為國家科技進步和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做出積極貢獻。
2.2 其他國家機器人發展
機器人的發展一直都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戰略重點。從2012年至今,發達國家針對機器人發展紛紛推出國家層面的機器人發展支持的策略,希望能夠在市場上搶占機器人發展的先機與主動權。
2012年韓國發布《機器人未來戰略2022》,希望進入全球前三強;2013年美國發布《機器人發展路線圖》,提出機器人發展的九大重點領域;法國發布《機器人行動計劃》,推出機器人發展九大措施;2014年英國發布《機器人和自主系統戰略2020》,希望占據全球機器人10%的市場份額;德國發布《工業4.0戰略》,讓機器人接管工廠。
其中,德國為了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陸續提出了本國的機器人領域發展帶動產業升級戰略規劃。按照德國在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提出的工業4.0計劃,通過智能人機交互傳感器,人類可借助物聯網對下一代工業機器人進行遠程管理,同時工業4.0中的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環節都需要借助不斷升級的智能機器人。這不僅有助于解決機器人使用中的高能耗問題,還可促進制造業的綠色升級,全面實現工業自動化。據統計,德國是世界第五大機器人市場,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此外,用機器人“打敗”人,是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方法之一。眾所周知,全球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就是在美國汽車生產中得到應用,由此拉開工業自動化新時代。如今,美國“再工業”化發展政策,將主要瞄準先進制造業,大力推動高附加值制造產業。因此,其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也將快速上升。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機器人革命”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場。由于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機器人技術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印、人工智能迅猛發展,制造機器人的軟硬件技術日趨成熟,成本不斷降低,性能不斷提升,軍用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家政服務機器人已經成為現實,有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已具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思維和學習能力。國際上有輿論認為,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在此背景下,各個國家的機器人主要制造商紛紛加緊布局,搶占技術和市場制高點。
3 趨勢
3.1 趨勢預測
經預測,未來三年內交叉研究的主要領域是機器人學習,主要是Robotics和Neural Networks、Machine Learning、Computer Vision、Control Methods等領域的交叉。
機器人未來的發展有三大趨勢:軟硬融合、虛實融合和人機融合。軟硬融合是指機器人軟件比硬件更為重要,因為人工智能技術體現在軟件上,數字化車間的軌跡規劃、車間布局及自動化上料等都需要軟硬件相結合。因此,機器人行業的人才既要懂機械技術,又要懂信息技術,尤其是機器人的控制技術。虛實融合是指通過大量仿真、虛擬現實,能夠把虛擬現實與車間的實際加工過程有機結合起來。人機融合是指人、機器和機器人這三者如何有機融合,值得業界的深入思考。
3.2 我國機器人發展的前景展望
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狀態,各類機器人正快速發展。工業機器人作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性能優勢決定了其在工業生產中的優勢地位。近年來,隨著經濟危機陰影的消退,工業機器人的生產需求量不斷上升,市場銷量也保持快速增長。未來,一方面由于我國勞動力人口不斷減少,勞動力缺口不斷提升,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會呈增加趨勢;另一方面隨著產品加工精度不斷提高等,對工業機器人性能的需求也會不斷提升。對于服務機器人,有機構預測未來服務機器人將像家用電器一樣普及,廣泛參與人們的生活、走進千家萬戶。特別是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未來對醫療服務機器人、陪伴機器人等的需求有可能會出現爆炸式增長。憑借其重要的戰略意義,未來軍事機器人也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其智能化將會越來越高。而軍事機器人的尺寸則將會呈現出“兩級分化”的發展趨勢:一方面,為滿足新形勢下急難險重任務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一部分機器人將越來越偏向大型化;另一方面,為提高隱蔽性、方便士兵攜帶,另一部分軍用機器人將越來越小,呈微型化發展。
雖然目前機器人市場基本被國外品牌壟斷,但我國政府開始對機器人領域的重視:我國工信部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要求要大力發展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強化產業創新能力,以提升我國機器人的競爭力,為《中國制造2025》服務。同時,我國的自主品牌開始創立起來,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市場也在一步步打開。
以上內容節選自《AMiner:2018智能機器人(前沿版)研究報告》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8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