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逆創新特征
從全球創新的結構關系和動態過程來看,原始型創新的基本流程是:直覺突破式創新——解釋規劃式創新——邏輯推理式創新——推廣擴散式創新,該流程如圖1-1所示。
圖1-1 原始型創新的基本流程
直覺突破式創新是原始型創新的第一階段——創新型人力資本所有者充分認識自己的天賦特長、形成興趣愛好,保持持續探索激情,形成非凡想象預見,“無中生有”頓悟超常的創意靈感。
原始型創新的第二階段是解釋規劃式創新——把直覺創意在討論對話中、在辯論質疑中、唇槍舌劍中、溝通對話中、妥協包容中解釋、修正、完善、設計成具體項目或產品。
原始型創新的第三步是邏輯推理式創新——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實驗甚至無數次的失敗尋找到科學的生產原料、工藝、設備、方法,通過具體的操作生產出原始型創新的產品與服務。
推廣擴散式創新是原始型創新的第四個階段——每一次原始型創新產品或服務的擴散,不僅是人們消費模式的改變、消費質量的提升,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繼而改變思維方式和社會的管理方式,逐步演化出現代化人格特質,經濟價值提升的同時是人類文明的進步。
中國的創新是依據中國原始型創新能力的提升程度,以及中國原始性創新環境建設程度逐步推進的逆創新過程,目前正在從趕超型創新向原始型創新的過渡中,還沒有達到世界原始型創新的前端。這一判斷與中國的發展實踐基本相符。
第一階段:中國的逆創新首先從推廣擴散式創新階段開始。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左右,中國引進在發達國家已經相對成熟的技術成果以及相對完備的成套設備,以市場換技術,生產符合本國市場需要的產品,也關注其他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需求。還成了國外品牌的組裝者和消費者。由于缺乏核心技術,消費模式、銷售模式的創新顯然處在全球原始型創新的末端,但確實是中國創新的開始。
第二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末,中國的逆創新從推廣擴散式創新進入邏輯推理式創新階段,在引用國外核心技術的同時對產品功能、結構、外觀進行實用新型創新,逐步開始有了自己的品牌,如聯想計算機、海爾電冰箱、格力空調等企業品牌。政府也自上而下在國家戰略層面實施趕超發達國家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工程。比如中央政府各部門在基礎研究領域設立的項目不在少數:有科技部的973計劃,星火計劃、火炬計劃,中科院的知識創新工程,教育部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及2011工程等。
第三階段:從2000年左右至2015年左右,中國的逆創新從邏輯推理式創新進入解釋規劃式創新階段。開始出現了海歸創業者、年輕創業者、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行業協會等越來越多的創新主體,如華為、大疆、華大基因等就是典型代表。國家層面進一步提出了自主創新戰略,努力在某些關鍵技術上自主突破,加大投入。但是,沒有直覺突破式創新支持的解釋規劃式創新仍然是在解釋國外的原始創新成果,沒有自我原始創新能力的對別人的一種解釋,解釋的程度是有限的。
第四階段:2015年至今,中國的逆創新開始進入直覺突破式創新階段,從市場主體的集成創新和國家層面的項目創新,進入產學研金企市結合的核心科學技術創新與企業自主創新,力求將過去在國外產生的原始顛覆型創新的源頭——直覺突破式創新階段轉移到國內進行,培育自己的原始型創新的源頭。
從趕超到原創的體制改革重點
中國的逆創新的前三個階段可稱之為趕超型創新,而現在剛剛起步的可稱之為原始型創新。從趕超型創新到原始型創新,成功的關鍵在于體制變革,它包括五個方面:
1.從專注于緊跟國外前沿到專注于培育國內原創主體。原始型創新階段,看到中國已經具備了“無中生有”創新的潛能,年青一代中有人可以充分認識自己的天賦特長、個性本能,形成興趣愛好,在追求興趣愛好中生成超常的創意靈感,“無中生有”地生產出未來產品或服務。培養原始型創新者,激勵原始型創新者,是原始型創新的源泉和根基。教育體制和人事制度應該是最迫切的改革。
2.從引進模仿為主到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原始型創新注重基礎研究與核心技術創新,依靠發明專利等知識產權獲取市場利益,意味著知識產權法、稅法、科技成果轉化法、國有資產法、公司法、企業法、勞動法、民法、刑法等立法、執法、司法深化系統改革,明確對創新型勞動的價值確定與保護。
3.從傘型組織結構向網絡組織結構轉型。趕超型創新中,創新者的行為跟著行政政策走,新興市場和社會團體與行政組織的關系就像傘干與傘枝之間的關系:原始型創新中,具有超常型默示知識的原創型人才互相欣賞和互相吸引,而常規型組織很難及時識別和吸納超常型默示知識。超常型默示知識是具有經濟和社會開創性價值的特殊天賦、靈感、興趣、愛好和激情。原創型人才合作通過各種私緣關系起步,原始型創新的啟動與展開與社會組織從傘狀結構向網狀結構遞進相輔相成。
4.政府管理從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為主到提供創新創業制度環境為主。原始型創新中,學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市場的企業家投資家等社會和市場主體是原創主體,以自我探索自我開發啟動,政府不可能事先對無中生有的原始型創新進行系統規劃,政府只能是原始型創新制度環境的提供者和服務者:側重于給予原創者自我探索自我開發的包容和激勵,提供原始型創新主體異見歧義、創意對話、思想交鋒的開放環境,給予原始型創新者基礎研究、企業孵化等財政支持,培育市場與社會主體的自治,優化資源要素的流動聚集,尤其是通過行政體制改革和組織結構轉型,鼓勵市場和社會主體構建基礎研究鏈、應用研究鏈、成果轉化鏈、產業鏈、資金鏈、區域鏈、全球鏈等良好的協同創新生態體系。成為市場與社會自治、宏觀共治的引導者、知識產權保護者和依法公平競爭的監督者、社會安全保障網絡和基本公共服務的提供者。
5.從獲取經濟利益的急功近利效益觀到每一個人全面而自由發展的可持續效益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升中國創新的文化格局。趕超型創新往往是以國外已有的前沿科技為目標,模仿引進應用為主,更多考慮的是經濟效益。原始型創新是致力于從基礎研究到企業孵化到產業成長的全價值鏈創造,旨在打造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品牌。同時是對現成的、為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理論準則和實踐慣例的突破,是對未知世界的超前性探索,不僅要大幅度地增進社會財富和促進社會進步,甚至促進誕生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和全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全新的管理方式和全新的思維方式,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將經濟的發展與人的發展自然而然地結合起來。
中國要從趕超型創新上升到原始型創新,必須根據原始型創新的內在規律,對教育體制、人事管理體制、社會治理體制、政府管理體制、金融體制、文化體制等進行系統改革,才能真正從邏輯推理式創新逆向推進到直覺突破式創新階段。這是中國必須的逆創新躍升,是中國必經的歷史挑戰與歷史機遇。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