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高速增長,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關鍵的選擇期。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長遇到的問題表面上是增速問題,實質上是結構問題;表現上是需求問題,實質上是供給問題;表面上是產業問題,實質上是能力問題。”在2018中關村論壇上,科技部黨組成員夏鳴九在致辭中說。
面向未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活躍期,中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北京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而科技園區發展呈現出科技回歸都市、產城深度融合、國際化要素充分聚集、注重宜居宜業等新特點,這些都對中關村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強化高質量制度供給
當今,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大量涌現,創新活動的網絡化、全球化特征日益突出,北京進入加快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新階段。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認為,在這個階段,減量發展是鮮明特征、創新發展是唯一出路、高質量發展是根本要求。
他表示,中關村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引領性區域,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主要載體,必須緊緊抓住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的大勢,順應世界產業格局深度調整和中國產業與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的強烈需求,釋放科技創新和人才的巨大潛力,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參與國際創新合作,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以更高水平的創新促進高質量的發展。
面向未來,翟立新表示,中關村的發展愿景是到2022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中心,到2050年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為此,我們對今后5年的工作進行了安排,制定了中關村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5年行動計劃,在改革先行先試、技術創新攻關、創業服務升級、高精尖產業培育、人才培育集聚、科技金融創新、協同發展促進、改革開放提升等方面做出了8個具體的行動任務安排。”翟立新說。
據介紹,中關村將強化高質量的制度供給,充分發揮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的作用,進一步加大科技人員成果轉化的激勵,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進一步促進金融資本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取得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形成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
加大高質量科技供給
據介紹,中關村將加大高質量的科技供給,按照北京發展高精尖產業的總體部署,研究明確中關村重點發展的產業布局,加快攻克高端通用芯片、芯片設計工具、通用操作系統、基礎核心材料、創新藥物和高端醫療設備等關鍵核心技術,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
中關村還將構建高質量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體系,支持高校院所建立市場化、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加快高價值專利轉化應用,促進商業模式與技術創新緊密結合,建設一批專注于中試開發、技術集成和工藝優化等環節的硬科技孵化器,進一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促進大企業建設開放創新平臺,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經過多年創新發展,中關村已經形成了一批新興產業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超過2萬億人民幣?!爸嘘P村將按照北京市發展高新產業的要求,研究把握全球科技創新的前沿趨勢,加強新興產業前瞻布局,努力發展形成兩至三個具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北本┦腥舜蟪N瘯敝魅伍Z傲霜在論壇上表示。
此外,中關村將形成高質量的開放創新格局,吸引國際各類優秀人才,建設國際人才社區,提供優質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制定吸引外資風投機構的政策,支持資本在中關村發展。“我們將支持中關村企業國際化拓展,進一步提升中關村海外聯絡處的功能作用,在現有10個中關村海外聯絡處的基礎上,在更多的國家進行布局和拓展。”翟立新說。
據悉,中關村也將繼續吸引全球優秀跨國公司設立研發總部,推動國際頂尖創新創業服務機構和世界知名孵化器落地北京,并積極為它們的發展做好服務。
打造世界創新策源地
科技創新中心是一個國家綜合科技實力的集中體現和依托,對于我國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的意義。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許強在論壇上表示,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是搶抓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必然要求;是支撐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戰略使命;是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解決人類共同問題的有效舉措。
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中關村的示范帶頭作用明顯。
“我們有大量的商業模式的創新?!北睒O光創投創始合伙人鄧鋒在論壇上表示,“有兩點可以超越硅谷,第一是中關村在北京,北京有很好的文化環境,文化和科技能夠很好地結合。第二是中關村有政府參與,政府和市場結合得好,一定會發展得更快?!?/p>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關村企業家顧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王小蘭表示,中關村未來的30年應該是更加深入改革、更加開放、更加市場化、更加國際化的30年。未來30年的中關村,應該誕生一批影響世界的科技企業,中關村將會成為中國在世界創新領域中的重要策源地。
《中國科學報》 (2018-11-08 第8版 專題)
中關村:創新型企業的搖籃
中關村已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
■本報記者 貢曉麗
作者:貢曉麗 來源:中國科學報 發布時間:2018-11-8 選擇字號:小 中 大
百度、小米、今日頭條、美團點評、新浪、搜狐……這些耳熟能詳的科技企業均誕生于中關村,它們正與中科寒武紀、馭勢科技、曠視科技、天智航等一大批成長迅速的科技型企業一起,共同引領未來新經濟的發展。
“中關村是創新型企業的搖籃?!?1月2日~3日,2018中關村論壇在北京召開。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在講述中關村歷史軌跡時表示,目前,中關村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經達到2萬多家,上市公司333家。
翟立新介紹,2017年中關村實現企業總收入5.3萬億元,今年1到8月企業總收入近3.3萬億元,同比增長15.2%,依然保持著十分強勁的發展勢頭,特別是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蓬勃發展,為經濟增長不斷注入新動能。
事實上,歷經40年發展,中關村已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
廣聚天下英才
“改革是中關村的生命線,創新是中關村的靈魂,各類優秀人才是中關村的核心競爭力,創新創業生態是中關村最大的吸引力?!北本┦腥舜蟪N瘯敝魅伍Z傲霜坦言,作為第一個國家高新區,中關村走過30年的創新發展之路,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翟立新則用詳實的數據介紹了中關村的發展狀況:這里集聚了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90多所高校,以中國科學院為代表的400多家科研院所,有80多萬在校大學生、700多位兩院院士,“中關村是中國科教資源最密集的區域”。
“中關村匯聚了大量的人才,這是其能造就一代又一代創新的科技企業的原因之一。”小米科技公司董事長雷軍在論壇上表示,中關村區域擁有的一批“985”“211”高校,為中關村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在校友間、同學間形成了圈子,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以及合作創業。
與此同時,北京市政府多年來推出了多項支持創新創業、支持高精尖行業和吸引高層次人才的政策,把更多優秀的人才吸引進來。雷軍坦言:“人才越是聚集,企業就做得越好,企業做得越好,吸引的人才越多,像一個漩渦,把世界各地的人才都吸引進來,形成了非常好的良性循環?!?/p>
優秀人才與創新政策結合,催生了大量成果。中關村發展集團總經理宣鴻介紹,2003年至2017年,中關村企業的專利申請量由2650件增長到7.38萬件,年均增長29.2%,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占比六成以上;專利授權量由1279件增長到4.38萬件,年均增長31.1%?!爸R產權是創新產品通向市場的‘通行證’,是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生命線’。”
引領新技術潮流
中關村不僅是人才聚集的高地,還是新興技術的策源地。
據介紹,中關村先后誕生了漢字激光照排、通用CPU、閃存存儲器、量子點芯片、深度學習處理器、無人駕駛平臺、柔性顯示、抗癌新藥等一批領先成果和變革性技術?!盁o論是在PC機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還是今天的人工智能時代,中關村一直引領著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的潮流?!钡粤⑿抡f。
百度研究無人駕駛技術,今日頭條發布內容算法,小米重點布局ALT……在未來的十年,中關村還會產生更多領先和實用的技術與產品,產生一大批更具創新性的企業。
目前,中關村地區有近200家創新型企業孵化器、29家大學科技園以及上千家的法律、會計、知識產權等服務機構,形成了覆蓋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今年1到8月份,中關村示范區新設立科技型企業2萬多家,同比增長23.4%,平均每天新設立科技企業93家?!爸嘘P村是創新創業的活躍區?!钡粤⑿驴偨Y。
中關村的底色是科學,但是科學家的成果要轉化成為現實生產力,必須要有企業家的參與。而企業家要想參與、開拓市場,必須要有資本市場的助力??茖W家、企業家、投資人,在中關村緊密合作,形成良好的創新生態,使成果加速轉化成為現實生產力,使創新真正得以實現。
中關村企業家精神代代傳承
每一個科技創業企業背后,其實都有一系列資本的支持,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創業者拿到投資并不容易。
“給創業者的第一筆錢,就像第一束陽光和第一滴水一樣重要?!崩总娬f,在中關村創業從拿到第一筆錢到IPO(首次公開募股),幾乎不用離開中關村?!斑@是全中國融資環境最好的地方,這個資源優勢遠好過其他的城市?!?/p>
許多成功的企業家轉化成為天使投資人,不斷幫助投資,支撐一代又一代新型企業家與創業者的發展,逐步形成了聯想系、小米系、百度系等生態圈,形成了良好的“大手拉小手”的創新創業機制。
雷軍鼓勵中關村企業家把自己創造的財富拿出來,投入到創業企業中去?!安粌H僅是投錢,還要投入資源,提供指導,這是非常有價值的?!?/p>
支持中關村不斷取得進步的,還有精神的力量。而中關村企業家精神的本質,雷軍認為是敢為人先、堅韌不拔,是做別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或者想做沒有做成的事情,在技術與商業模式上不斷尋求突破創新。
在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看來,中關村過去40年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除了國家政策和高校林立,還有一個特點是包容?!斑@里允許各種各樣有才能的人盡情施展和發揮,才有了李彥宏、雷軍這一批優秀的企業家。”
對于中關村取得的成就,企業家的作用也不容小覷,翟立新分析,中關村企業家往往具有科技背景,還不乏合作與互助。“他們具備了把握科技發展脈搏、跟上時代進步腳步的素質。”
《中國科學報》 (2018-11-08 第8版 專題)
2018中關村論壇在北京召開
探尋全球化創新與高質量發展
2018 中關村論壇召開,展示“世界的中關村”。
■本報記者 貢曉麗
作者:貢曉麗 來源:中國科學報 發布時間:2018-11-8
11月2日~3日,2018中關村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政府、國際科技園協會支持,中關村發展集團、盛景嘉成共同主辦。
論壇以“全球化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邀請了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以色列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著名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共同分享全球科技創新的經驗及展望,共同探討創新重塑經濟結構、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路徑。
北京市副市長殷勇、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相里斌、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等領導出席論壇開幕式。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閆傲霜、科技部黨組成員夏鳴九等領導出席閉幕論壇。論壇開幕式由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主持。
本屆論壇包括1個主論壇、1個閉幕論壇和5個平行分論壇。圍繞全球化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主題,與會專家暢所欲言。閉幕論壇回顧了中國科技園區三十年歷程,并展望創新城市的未來;創新企業家論壇開展了人工智能與創新生活—中關村企業家與世界企業家對話;創新人才論壇探討全球化創新與人才戰略;知識產權論壇開展合作與知識產權運營交流;新供給論壇展望創新引領供給側改革。與會專家學者在各論壇各主題下不斷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世界知名的“創新名片”
當今時代,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活躍期,中國正朝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奮進,北京正加速推進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殷勇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關村園區設立30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關村5周年。今天的中關村,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創新名片”。中關村正一步步從“中國硅谷”成長為“世界的中關村”。
張志宏在致辭中說,30年來,以中關村為代表的國家高新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這一宗旨,充分發揮了創新引領示范作用,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而在閆傲霜看來,中關村作為第一個國家高新區走過的30年創新發展之路,一是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先行先試、探索新路徑;二是堅持以創新為引領,著力構建競爭性的優勢;三是堅持廣聚天下英才,形成獨特的創新創業文化;四是堅持利用好市場和政府的力量,使創新創業生態成為中關村最大的吸引力。
30年歷程,中關村正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全力邁進。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說:“中關村是新興技術的策源地,是創新型企業的搖籃,是創新創業的活躍區,是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p>
彰顯國際化特色
目前,中關村地區留學人才超過4萬人,外籍專家超過1萬人。中關村已經聚集了300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境外上市公司有107家,中關村的企業在海外設立了1000多家研發中心或者分支機構。
國際化特色,也在今年的論壇上得到充分體現。在主論壇現場,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斯特凡·黑爾,小米科技公司董事長雷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恩智浦半導體公司董事長彼得·邦菲,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通用電氣全球資深副總裁比爾·魯赫,以色列理工學院校長佩雷茲·拉維,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郭毅可等圍繞論壇主題先后發表主旨演講。
參會嘉賓還包括謝曉亮、邵陽、邢波等科學家,王小蘭、毛大慶、舒暢等中關村幾代企業家和創業者,還有來自知名創投機構代表如北極光創投創始合伙人鄧鋒、以色列風投公司Emerge合伙人阿維·哈森等。
全球化智庫理事長、國務院參事王輝耀表示,中關村作為國際大都市中國際人才聚集區,在國內,其國際人才的數量與質量和其他區域相比獨占鰲頭,具有很大的優勢;對標國際,中關村的就業人口和新增就業人口的數量高于硅谷,顯示出了競爭力。
重磅推出 2018中關村指數
廣受外界關注的“中關村指數2018”也在論壇現場發布。該指數被譽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趙弘擔任項目首席專家,由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和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共同研究編制。
為更好地反映十八大以來中關村創新發展呈現的新特點、新趨勢,今年對中關村指數進行了改版,形成了新版中關村指數。
近幾年來,中關村示范區創新發展能力快速提升。中關村指數由2013年的100提升到2017年的200.9,年均提高25.2。從五個分項指數看,雙創生態指數增勢強勁,達406.3,位居第一;開放協同指數、創新引領指數和高質量發展指數快速增長,分別為170.7、166.7和151.6;宜居宜業指數平穩增長,為109.2。
趙弘表示:“中關村先行先試的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股權激勵、新三板等多項政策,已經推廣至全國,充分發揮了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