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堅持工業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建設制造強國。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戰線深刻認識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始終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斷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使我國工業發展取得了巨大變化,為制造強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黨的領導為工業和信息化事業行穩致遠提供了根本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40年來,黨中央順應時代要求、國家發展、人民期待,以堅強決心積極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堅定意志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作出了一系列改變歷史的重大決策部署。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黨的十八大以前,工業和信息化戰線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發展戰略上緊跟黨中央決策部署,遵循工業化客觀規律,適應市場需求發展變化,在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我國穩步進入制造大國行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深入思考我國改革開放的重大問題,高舉改革開放偉大旗幟,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推動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使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大步邁進。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進一步認識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更加自覺地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作為重要原則,把促進高質量發展作為根本要求。我們進一步認識肩負的歷史使命,更加強化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的責任擔當,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努力營造新時代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良好環境。我們堅持抓大事謀實事,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和網絡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產業創新已步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一批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第一方陣。
實踐充分證明,我們黨是改革開放的領導者和推動者,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改革開放40年來的重大決策部署都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做出的。沒有黨的領導,沒有黨中央對工業通信業的高度重視,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改革開放就不能走到今天,我們就不可能有應對風險挑戰的底氣、能力和信心。
二、工業和信息化事業在改革開放大潮中開拓奮進
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是中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偉大歷程,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破除阻礙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轉折,經濟前行既快又穩又好,工業和信息化事業在改革創新和開放融合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一)新型工業化取得歷史性成就。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產業體系完整,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制造大國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工業總量不斷躍上新臺階。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1621.5億元,增至2017年的27.9萬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增長達32.7倍。其中,制造業規模自2010年以來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創新能力大幅增強。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機床等領域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0.0%、10.5%和11.0%。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2017年,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2.7%、12.7%。一批骨干企業和龍頭企業脫穎而出。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由1995年的3家增至2018年的120家,其中制造企業達到60家。
(二)兩化融合持續深入推進。近年來,我們把兩化融合作為新型工業化的主線及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結合點,努力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生產設備數字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已分別達到63.3%、46.4%、44.8%和39%,制造業智能主導的特征日趨明顯。工業互聯網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工業互聯網技術標準、網絡建設、平臺培育、安全保障、融合應用等全面推進,中國自主研制的工業以太網、工業無線網絡技術被納入IEC國際標準,建設了十余個工業互聯網網絡新技術測試床,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快速增長,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平臺超過50家,工業設備連接數量超過10萬臺套,在鋼鐵、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等多個行業,涌現出一批融合應用創新。數字經濟高速發展。7家互聯網企業進入全球互聯網公司市值前20名,電子商務、網上購物、移動支付等一批新模式正在引領世界潮流。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占GDP比重為32.9%,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我們深刻把握供給和需求對立統一辯證關系,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大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超額完成去產能任務。2013年至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后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5700萬噸、電解鋁110萬噸、水泥2.4億噸、平板玻璃8000萬重量箱。2016年至2017年鋼鐵行業去產能1.2億噸,提前完成化解鋼鐵產能年度預定目標任務。企業成本負擔進一步降低。發揮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協調聯席會議機制作用,推動建立涉企收費清單管理,為企業減負超過1000億元,取消涉企保證金項目150項以上。推動出臺關于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疏通金融進入實體企業的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質量品牌穩步提升。連續7年開展工業質量品牌建設專項行動,形成了質量標桿、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建設、企業品牌培育、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活動。針對量大面廣的日用消費品,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推動中高端消費品供給能力、消費品品質、品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四)擴大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40年來,我們順應經濟全球化大勢,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推動形成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在“引進來”方面,建立了“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基本實現了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在中國的跨國公司近2000家。在“走出去”方面,2017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1萬億美元,是1978年的783倍。制造業占海外投資比重超過1/3。在協同發展方面,與30多個國家簽署了產能合作協議,一批境外產業園區相繼落成。與德、法、美等國在戰略對接、標準制定及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方面的對話合作務實開展。
三、堅定不移推動工業和信息化事業高質量發展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工業和信息化事業的發展壯大。從落后的農業國到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國,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探索實踐,在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道路、指導思想、制度創新、治理體系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內涵,也成為推進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財富。
(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取得的成績,離不開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離不開黨中央一錘定音、定于一尊的權威。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的復雜性敏感性艱巨性更加突出,要當好新時代的“答卷人”,就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持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確保工業和信息化改革發展始終走在正確方向上。
(二)堅持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我們順應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戰略謀劃,引領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完善發展政策體系,出臺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注重發揮地方政府作用,實現“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聯動機制。持續開展兩化融合試點示范,制定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國家標準,遴選近200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以及一百多個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積極推動有線、無線寬帶網絡建設發展,打造了若干個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同時,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注重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采取有力舉措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強化安全生產措施、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助力脫貧攻堅,使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滿意度不斷提高,工業通信業改革發展成效更加凸顯。
(三)堅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我們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2013年以來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8項、占比近50%,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放寬了電信、軍工等領域行業準入限制;創新行業管理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改進公共服務,切實把該管的管好,不該管的交給市場、交給社會,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積極配合“營改增”等重大改革,推進裝備制造、電力、鋼鐵等重要領域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設備加速折舊等政策,促進完善工業研發、投資和技術改造政策環境。
(四)堅定持續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的信心。改革由問題倒逼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在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的偉大征程中,工業和信息化戰線不乏風險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們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依靠巨大的中國市場,充分發揮制造業韌勁強和回旋余地大的優勢,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催生新的經濟形式、新的業態,努力拓展全新發展空間,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有理有力有節應對中美經貿摩擦,使制造強國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只要保持改革開放戰略定力,按照既定“路線圖”推動制造業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我們就一定能化不利為有利,轉危為機,解決好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實現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當前,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工業和信息化戰線推動改革發展的決心決不能動搖、勇氣決不能減弱。我們必須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更加堅定“四個自信”,更好踐行“兩個維護”,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更加堅決地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扛穩擔牢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這一光榮使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工信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