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作為科學之本、技術之源,是科技進步的先導,是自主創新的源泉。重視和支持基礎研究,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富有遠見的表現。近日一個由企業投入10億元設立的、旨在獎勵從事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科技研究的青年科學家的“科學探索獎”確實值得點贊。該獎不僅是我國科研領域的標志性事件,也將成為引導青年崇尚科學研究、促進企業持續創新發展、倡導企業支持基礎研究和完善我國科研投入結構的星星之火。
“科學探索獎”有助于引導青年崇尚科學研究。正如該獎顧問委員會主席徐匡迪院士所說,“科學探索獎”能成為青年科學家投身科學事業、攀登科學高峰的一種力量,帶動更多青年對科學研究產生興趣,把民族的創新精神發展起來。國外也有與此類似的獎,如美國“青年科學家與工程師總統獎”、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理事會支持項目”、德國“獨立青年科學家小組計劃”等等。“科學探索獎”的設立和頒發,一定能吸引全社會尤其是少兒對科學研究的關注,這些在心中播下科學種子的少兒,必將有一批成長為未來的青年科學家。
“科學探索獎”有助于促進企業持續創新發展。正如該獎發起人馬化騰所說,產業尤其是互聯網的升級換代,以及很多來自基礎科學的突破,推動整個行業和產業發展。基礎科學的投入非常重要。盡管基礎研究成果不能直接給企業帶來利潤,但很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流程都是建立在基礎研究之上的。因此,幾乎全球所有大企業都建有研究機構,科技型跨國大公司的研究機構規模更加龐大。阿里巴巴去年也宣布成立“達摩院”,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性技術研究。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企業實現原始積累之后,開展或支持基礎研究是保持其持續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
“科學探索獎”有助于倡導企業支持基礎研究。“科學探索獎”的設立必將帶動更多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基礎研究。目前,我國企業雖然是研發經費的主要貢獻者,但支持基礎研究的經費卻很少。2013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來自企業的僅8.61億元,而2012年美國企業提供的基礎研究經費高達159.62億美元。2016年,我國R&D經費達到15676.7億元,投入強度超過歐盟水平,但基礎研究投入強度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因此,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為了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今年1月31日國務院印發并實施了《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基礎研究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科學探索獎”有助于完善我國科研投入結構。我國基礎研究在投入結構上,中央財政投入占到90%以上,地方政府與企業投入比較少,其他社會力量投入更少。然而,發達國家的財政投入不超過50%,企業投入卻在20%以上,還有慈善基金與社會捐贈等方式作為補充。隨著《意見》實施,我國在加強中央財政投入的基礎上,要增加地方財政、企業與社會力量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比如,在組織實施一些國家重大項目時,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聯合出資共同組織實施;通過稅收的優惠扶持等措施,大幅度增加企業的投入;通過開辟慈善捐贈等新渠道增加社會力量的投入。
“科學探索獎”以其獎勵未來的嶄新姿態,秉持不唯出身、不唯帽子、不唯派系的評審原則,采取科學家決定評審機制、流程和結果,獲獎者自由支配獎金的機制……我們在為“科學探索獎”愿景美好點贊的同時,希望該獎勇往直前堅守初心,解決好如何評定、如何保證評定的公平公正、如何排除“四唯”之羈絆等問題。我們更希望政府管理部門、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千萬別把該獎等同于何等級別“帽子”給予所謂的“重視”,讓“科學探索獎”擁有一片寧靜而湛藍的天空。
(作者系浙江師范大學教育評論研究所所長)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