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隆重舉行。本屆評選授予12家企業、11個項目中國工業大獎;授予20家企業、16個項目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授予14家企業、10個項目中國工業大獎提名獎。
“今年的工業大獎有特殊意義。一是繼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激發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的熱情與動力;二是我國經濟正聚焦高質量發展,要引導廣大工業企業向轉型升級迅速、調整結構扎實、保持經濟增長穩健的獲獎企業和項目學習。”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工業大獎工作委員會主任路耀華說。
樹立創新發展典范
中國工業大獎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實施工作自2017年4月份啟動,共有來自13個行業的231個企業和項目通過資格審查,進入行業評審。
路耀華表示,中國工業大獎獲獎企業和項目均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典范,引領了中國工業發展的方向、道路,體現了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奮發圖強、創新發展的精神。
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同步發展有利于進一步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振興實體經濟,聚力制造業,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具體來說,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正在加速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高技術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新動能快速增長,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動能轉換等趨勢性變化進一步延續,工業增長的韌性明顯增強。
“在這樣的形勢下,樹立創新發展典范,宣傳其經驗和做法,對于推動我國工業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具有重大引領意義。”路耀華說。
比如,作為本次獲獎企業,巨石集團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其在核心技術“高性能玻璃配方”上花費了3年時間,經歷了上百次嘗試才最終獲得成功。這一成果不僅為下游企業帶來福音,還為大型風電、高端汽車制造等產業的后續發展拓展了空間。此外,北京廣利核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的“核級DCS平臺‘和睦系統’研發及產業化應用”也是原創研發,該創新成果不僅打破了國外企業在產品和技術上的壟斷,還走出國門,為“中國創造”打響知名度作出了貢獻。
裝備制造仍是亮點
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候選企業和項目總計84個,其中機械行業企業和項目占比達27.3%,成為本屆最大亮點。
路耀華分析說,機械候選企業和項目受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拉動等因素帶動,表現強勁。尤其是裝備工業比例增長較快,汽車等重點行業在獎項評選上有重大突破,這均與機械工業整體表現相吻合。總體來看,候選企業和項目主要集中在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電氣機械、器材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煤炭、鋼鐵、有色行業占比達11.9%,比例較上屆有所增長,這與行業產能調控和企業效益、口碑雙提升有很大關系。
此外,石油石化行業占比為6%,比例與上屆持平,候選企業和項目向綠色化工及海洋油氣領域傾斜明顯;建材行業占比為3.6%,且整體呈現由水泥、石膏板、平板玻璃等粗放產品向超薄觸控玻璃、高端玻璃纖維等技術創新精品轉型特點;輕工、紡織、醫藥占比為21.4%,候選企業和項目核心技術及關鍵技術均為自主研發,且重視成果轉化、協力攻關和產業化;電力行業占比為6%,我國超遠距離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大型電力裝備項目設計、建造能力優勢顯著。
“在評審、調研過程中,我們也注意到,在基礎材料、核心關鍵零部件自主化及整體裝備產業化應用等方面,我們還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不小差距,需要工業企業繼續努力。”路耀華說。
高端制造比例突出
從大獎候選企業和項目的產業特性分類來看,高技術產業與高端制造業合計35家,占比達41.7%,較上屆增加19家,增幅達21.1%,中國制造向高端制造攀升趨勢明顯。
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共22家,占候選總數的26.2%,其顯著特征是高技術、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高技術產業企業達13家,占候選總數的15.5%,主要特點為運用當代尖端技術生產高技術產品,研究開發投入高,產業發展快,對其他產業的滲透能力較強。
傳統制造業候選企業和項目較上屆減少了21.1%,較第三屆減少了33.1%。本屆候選企業和項目明顯吸收了很多電子信息、計算機、機械、材料以及現代管理技術等方面的高新技術成果,實現了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生產。
此外,從大獎候選企業和項目所在區域看,長江經濟帶和東南沿海經濟帶充分利用了創新要素聚集、高技術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業集中等優勢,因而占比較為突出。京津冀及環渤海區域由于多為央企和國有特大型企業總部聚集區,區域優勢也很明顯。
“從本屆候選企業和項目的數據還能看出,隨著多種所有制和多元市場主體共存的相關改革措施不斷推進,國有企業在重要戰略性領域仍保持領先優勢。與此同時,民營企業與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態勢強勁,尤其是在輕工、紡織、醫藥、建材、金屬制品和儀器儀表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表現更為突出。”路耀華說。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