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提出一個觀點:過去,我國互聯網與科技行業的創新,往往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新來自“技術突破尋求產品落地”。實現這一轉變,意味著要有更多、更廣“無人地帶”的技術突破,對我國來說,這將是極大的挑戰。
所謂“無人地帶”,必然是有望成為今后主流科技的前瞻性突破。哪些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襯配得上這個定語?它們未來在科學和技術上價值幾何,對產業、經濟、社會乃至國家安全到底有什么影響?作出上述判斷是很難的,因為科技創新本身就是往前看,此為挑戰之一。
當前,我國在引導全社會創新資源的組織方式、主導新技術新產業發展標準的制定能力等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此為挑戰之二。面對挑戰,唯有向科學要方向。
那么,怎樣向科學要方向?尋求問題的答案,還得回到科技創新這件事本身,從其發展邏輯入手,為取得突破厚植土壤。當下,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能否抓住機遇掌握發展的主動權,關系到我國能否躋身世界科技強國的行列。所以,時不我待,有些事情必須馬上做。
我國科技創新遵循國家強盛的“歷史邏輯”,即世界經濟中心雖幾度轉移,但始終有一條清晰的脈絡——領先的科技和尖端的人才流向哪里,發展的制高點和經濟競爭力就轉向哪里。由此,聚人才是件急迫的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為人才提供干事創業的沃土、營造專于創新的環境,要推進“育引聚用”相結合、解決好梯次型人才的存量和增量,最終建設成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
我國科技創新遵循經濟社會的“現實邏輯”,即相繼實施的一系列改革使我們有了今天的發展。因而,今后還要進一步促改革,持續釋放創新活力??萍碱I域是需要不斷改革的領域,把科技體制改革引向深入,就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就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闖難關,在實踐載體、制度安排、政策保障上下功夫,在創新主體、創新基礎、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
促改革,尤其要促進有利于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改革。一切現象都可以追溯到基礎科學的研究,從這個角度來看,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一定程度上就是搶抓基礎科學研究的重大機遇。而基礎科學研究具有的探索性、長期性、成果不可預見性,特別需要在高度重視的同時,用改革摒棄急于求成的“指揮棒”、改變“重物輕人”的制度性安排,吸引并凝聚更多優秀人才耐得住“獨上高樓”的寂寞、加入基礎科學研究的隊伍。
《愛麗絲漫游奇境》中有句話引人深思:“在我們這個地方,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創新賽場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我們只有以極強的緊迫感做好一些事情,才能向科學要到發展的方向、占據未來的先機,任何歇歇腳、松口氣的想法都要不得。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