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工智能可以為傳統行業帶來巨大變革,因此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然而,人工智能技術目前在行業中的應用還存有諸多挑戰,落地需要步步為營。
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工智能進入爆發式增長期。“人工智能這兩年非常火,發展也很快,去年業內談論的焦點還在技術本身,今年就成了‘賦能和落地’。”在近日舉行的2018·愛分析·中國人工智能高峰論壇上,云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溫浩如此表示。
日前由中國信通院與知名信息技術研究和分析機構Gartner聯合發布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居全球第二,專利申請數全球最高。愛分析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報告》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在技術上正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邁進;預計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可達1500-1800億元。
人工智能正在滲入各行各業
從2016年開始,人工智能廣泛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尤其是在零售垂直領域里,京東、阿里等巨頭在業務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術。
云拿科技創始人、CEO馮杰夫表示,在營銷中,AI可以讓商品跟顧客之間的渠道變得更順暢,以此達到更高的銷量。在巨頭引領下,零售領域公司投入人工智能的資金也會越來越多。有機構統計,零售商在2022年預計將投入50億美元在AI相關費用上,由此將帶動零售商銷售額增長50-60%。其中在個性化及推薦、商品搜索、人機交互、支付服務、物流配送等零售環節中,AI都會發揮較大作用。
除了零售領域,人工智能還進入到了金融、安防等領域。業內人士表示,各行各業在今后的發展中都會逐漸滲入人工智能技術。
例如,三角獸創始人、CTO亓超認為,人工智能當中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將在智能客服、智能IoT以及智能手機領域得到很好的應用。科大訊飛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譚昶表示,社會發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兩方面問題是人工智能服務智慧城市的切入點。人工智能+人類智慧可以更好地建設智慧城市,人類可以用人工智能來處理繁雜的重復性工作,用人類智慧來提出創造性設計,助力社會發展智慧化。
數據成應用難點
在溫浩看來,人工智能其實是一個非常有生產力的,并且充滿變革和新鮮感的事物。但是,傳統行業與AI技術,兩者如何擦出火花?人才稀缺、數據安全與隱私等問題都會對人工智能實際落地推廣產生很大挑戰。
在業內人士看來,軟硬結合、多技術融合將會是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趨勢,但在落地行業的過程中,專業知識會成為門檻之一。在應用層面,影響AI在行業中滲透率的因素包括數據基礎、場景理解難度以及是否可以幫助企業提升效益等。
“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落地行業時必須為企業帶來真實的價值。”百分點COO劉鈺表示,需要從實際業務出發,來定義數據、落地環節以及產品。
《報告》認為,AI在商業落地時,首先,其對業務流程的改造程度越高,價值度越大。商業落地上,人工智能將分為自動化、智能化和創新化三大階段。其中在創新化階段,AI將重塑整個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
其次,大數據和AI的結合,才能解決應用問題。例如,在安防領域,單靠人臉識別有時候很難解決問題,因為人臉會有遮擋。這時候,除了人臉識別技術,還要同時識別衣服等物體,再通過大數據分析將這些元素整合到一起,方能解決最終問題。
因此,《報告》認為,在AI落地過程中,數據的采集和標注將成為難點,同時,如何將技術與合適的場景進行結合也是一項巨大挑戰。
落地還需“五步走”
目前,人工智能應用逐漸從感知層向認知層發展,但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人工智能在決策認知層還是以輔助為主,底層的算法技術和數據并沒有實現突破性進展來代替人類實現決策認知。
不過,未來隨著底層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工智能會逐漸滲入到更多領域,發揮更大價值,前景巨大。
《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可達1500-1800億元。其中,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服務機器人、無人機、語音交互、智能駕駛、醫療影像等在整個人工智能行業中占比相對較高。
溫浩認為,人工智能在行業中落地可以分為學術研究、行業驗證、商業落地、行業平臺以及智能生態五個步驟。
在他看來,在學術研究階段,企業要保證技術是領先的。然后,才能將技術落地到行業里面去驗證。如果一項技術應用到在實際場景中,效果大打折扣,那說明該項技術是不能實際落地的。
在實際場景中得到驗證之后,是否可以推出行業標準化的產品和標準化的解決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無標準化產品決定能否進行復制,迅速擴大規模。”溫浩表示。
在有了好的行業產品、行業解決方案之后,還要引領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溫浩認為,通過人工智能行業性平臺,可以定義新的應用場景。比如在機場中除了安檢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之外,利用人臉數據還可以做智慧航險,并且每個辦了安檢手續的乘客可以馬上知道乘機航班信息、登機口信息、目的城市信息等,這就需要通過搭建一個行業性平臺來實現。
最后,便是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一個行業的發展僅靠一家企業是不行的。通過行業平臺可以引進更多上下游廠商和合作伙伴的技術,構建更完整的解決方案,這才是一個好的落地方向。”溫浩說。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