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我國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的需求持續增強,軟件業發展動力強勁。眾多企業也朝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前進,正在從信息化企業到數字化企業,再到智慧型企業的發展路徑上闊步前進——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各個產業不斷加快變革調整。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軟件業仍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工信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件業務收入50507億元,同比增長15.1%,呈現出增速逐月提高的良好發展態勢。
“從國民經濟總體發展水平來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發展較為突出的行業。”賽迪研究院軟件所所長潘文認為,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我國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的需求持續增強,軟件業發展動力強勁。
新動能構筑新支柱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業務收入加快增長,從業人數和工資總額穩步增加。
分行業看,軟件產品收入保持穩定增長,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增長較快。分地區看,東部地區軟件業保持集聚和較快發展態勢,中部地區軟件業增勢較為突出。潘文表示,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加快創新應用,政策環境不斷優化,進一步釋放了新動能,為軟件業發展構筑起新支柱。同時,龍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國際市場開拓,產業鏈協同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2018年,我國大數據發展政策環境不斷優化,中央、地方陸續出臺160多份大數據相關政策文件,20多個省級單位設立了大數據專門機構,多層次協同推進機制基本形成,大數據專利公開量全球占比已達到40%。在制造、商務、金融、交通、醫療等眾多領域,一批大數據平臺快速發展。
同時,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國家政策以及地方配套政策的推動下,智能語音、圖像識別等領域產業鏈初具規模,應用領域不斷擴展,對教育、汽車電子、智能家電、公共安全等相關產業高端化發展形成了較強的帶動作用。
此外,我國云計算骨干企業紛紛加快云計算服務平臺建設,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借助上‘云’,可以實現企業與客戶、供應商的廣泛連接,將企業流程由內部延伸至整個產業鏈,加速數據端到端的銜接,業務端到端的協同,價值端到端的傳遞。當前,很多企業朝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前進,正在從信息化企業到數字化企業,再到智慧型企業的發展路徑上闊步前進。”中國開源工業PaaS協會理事長、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說。
受益于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快速發展和融合創新,先進計算、高端存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加速突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市場需求持續釋放,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日益成熟,有力推動了產業蓬勃發展,加速產業提質增效。
創新驅動價值凸顯
當前,以企業為主體、以核心技術為重點、以應用為導向的軟件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完善,技術創新在軟件產業發展中的驅動價值更加凸顯,軟件能力建設已逐漸成為企業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環節。
近年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研發投入不斷提高,創新產出大幅增長,云服務、大數據服務、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業態成為新的增長點。
工信部近日發布的《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研發投入達到5622億元,占軟件業務收入的比重為10.2%,比去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從創新產出看,2017年全國共完成軟件著作權登記74.5萬件,同比大幅增長82.8%。
同時,我國在機器強化學習技術、人臉識別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這兩項技術已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值得注意的是,開源軟件正成為信息技術創新的原動力,基于開源軟件的技術和產業創新格局加速形成。例如,安卓系統是當前智能終端技術和應用創新的基本平臺,已成為影響當前全球智能終端市場的關鍵環節。
“利用開源軟件模式整合資源,構建開源、共享、協同的社會創新生態環境,支持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既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開源軟件發展的方向。”王興山坦言,發展工業互聯網不是一兩家企業的獨角戲,不能單靠一兩項技術突破,開源的商業模式可以為企業提供應用的開放市場,要建設開源的生態系統,構成一個相互作用、依賴和發展的整體。
潘文認為,開源軟件將迎來高速發展期。隨著全球技術創新進入新階段,國內開源軟件規模將持續擴大,影響力持續增強,圍繞活躍社區,由開發者、使用者等多方參與的開放式發展環境和創新模式將進一步普及。
融合催生新增長點
當前,我國軟件業不斷創新發展,還與其他行業緊密融合,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創新發展的“加速器”。
通過互聯網這一載體,以軟件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術最大限度地促進了數據的流動和使用,信息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催生了移動電子商務、智能供應鏈管理、智能物流、智慧醫療等新興產業,加快了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撐平臺,其發展路徑應在企業業務上云基礎上,實現設備聯網、產品聯網、用戶聯網、供應商聯網和開發者聯網,最后通過工業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等實現數據的整合、處理和分析,以此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王興山說。
工信部在今年7月份公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中提出,到2020年,在地方普遍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基礎上,要分期分批遴選10家左右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區域的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據潘文介紹,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雙輪驅動格局已初步形成,制造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成為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的兩股核心力量,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由ICT(信息通信技術)企業主導建設的平臺數量為45個,占比為60%;由制造企業主導建設的平臺數量為30個,占比為40%。
展望2019年,深化與制造業融合仍是軟件業發展的主基調,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產業發展新動能將向更深層次拓展,軟件業總體還將保持平穩增長。
“2019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將繼續加快轉型調整,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仍然是主攻方向,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成為產業發展新支柱,開源軟件持續引領信息技術創新,企業國際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潘文說。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