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海之濱的浙江玉環縣大麥嶼灘涂上,兩座90多米高的巨大鋼構建筑拔地而起,一個10萬噸級碼頭宛如一條巨龍探入東海,這就是建設中的我國首座裝備國產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燃煤機組的電廠――浙江華能玉環電廠。該電廠規劃裝機容量為4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一期工程建設2臺100萬千瓦機組,于2004年6月開工,預計2007年底投產。電力專家指出,這項國家重點工程的節能、環保、節水先進技術代表了我國燃煤電廠的發展方向,為實現電力的可持續發展充當了開路先鋒。
發電多≠用煤多
這是一個讓外行看了不知所以的專業名詞――超超臨界燃煤技術。電力專家用最簡單的說法闡明了該技術的優越性:與我國2004年平均供電煤耗相比,應用這種燃煤發電技術發1度電可節煤約88克;按照我國目前火電機組裝機容量,如果全國燃煤電廠都采用該技術發電,每年可節約原煤2億多噸。
能耗高,單位燃煤發電量遠遠落后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燃煤發電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缺電的背后是缺煤。據統計,2004年我國煤炭供應量約為19.8億噸,而實際需求量約為21億噸,其中,僅電煤需求就比上年增加1.2億噸。
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要求,今后15年,我國將新增火電機組3億千瓦以上,這就要求屆時的電煤供應量將大幅度增加。由此可見,作為不可再生能源,煤炭供應量嚴重限制了以燃煤電廠為主的我國電力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建造一批高效節煤型的電廠已迫在眉睫。
華能玉環電廠工程負責人李建民指著在建的1、2號機組告訴記者,按年發電量5500小時計算,4個機組全部建成后的電廠全年可發電220億度。與目前廣泛使用的亞臨界燃煤機組發電廠比較,華能玉環電廠每年發出相同的電量可節約用煤40萬噸,真正實現了發電多不等于用煤多的節能目標。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陸延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目前,我國的發電用煤占國內煤產量的一半以上,煤炭資源緊缺已經成為制約燃煤電廠發展的關鍵因素。華能玉環電廠率先使用國際先進的超超臨界燃煤機組,代表了中國燃煤發電廠今后的發展方向,為燃煤電廠節煤發電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發電多≠污染多
2004年的統計顯示,燃煤發電產生的灰渣約占全國灰渣的70%,煙塵排放占工業排放的33%,二氧化硫排放占工業排放的56%。陸延昌認為,污染物排放量大是我國燃煤發電存在的另一個突出問題。
面對電廠240米高的巨大煙囪,工程負責人李建民似乎看出了記者的擔心,他笑著說:“我們發電多,但絕不代表污染也多。”
據介紹,華能玉環電廠由于使用了超超臨界燃煤機組,發電用煤量得以降低,由此產生的污染物均相對減少。同時,電廠在環保上投入巨資,對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和噪聲污染均有嚴密的防治對策。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主持的評估會認為,華能玉環電廠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發電屬于潔凈煤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燃煤發電技術。電廠經處理后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煙塵排放濃度均遠低于國家規定限值,其他污染控制指標也均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廢水回收甚至達到100%。因此,工程建設對穩定當地大氣環境狀況和提高我國電力生產總體水平均有積極作用。
陸延昌告訴記者,在我國燃煤電廠提高使用超超臨界機組的比例,是減少污染最有效、最現實的途徑,這既是長久之計,更是當務之急。華能公司在建設環保型電廠方面為國內其他電廠帶了個好頭。
發電多≠用水多
燃煤發電需要大量的循環冷卻水、工業冷卻水和化學補充水,對采用海水直流冷卻技術的機組,每百萬千瓦的耗水量在每秒就要0.12噸淡水。目前,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有2200噸,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1%,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華能玉環電廠全年生產需要淡水800萬噸,而玉環縣作為浙江省的重點易旱缺水海島縣,全縣7座水庫的滿庫容蓄水量也只有不到2000萬噸,水資源困乏已經開始影響該縣的可持續發展,800萬噸淡水無疑是極大的負擔。
沒有淡水,就向海水要淡水。華能玉環電廠開創了中國“雙膜”法海水淡化工藝的先例,投資2億元建造了每小時制水量達到1440噸的海水淡化系統,使電廠所需淡水全部來自海水淡化。
與此同時,華能玉環電廠對全廠工藝用水分類分質進行了優化,使淡水重復利用率達64%以上,廢水重復利用率達100%,顯著減少了淡水資源的消耗。電廠機組每百萬千瓦的耗水量為每秒近0.09噸,接近每秒0.08噸的國際先進水平。
陸延昌指出,我國水資源相對困乏要求把“節約用水、降低水耗”作為研究燃煤發電技術的重要課題。在努力提高淡水重復利用率的同時,沿海地區采用淡化海水工藝,內陸地區研究礦井水處理辦法。建設節水型電廠,對水資源日益緊缺的我國具有重大意義。
省煤、環保、節水,使華能玉環電廠建成后將成為國內燃煤發電機組熱效率、綜合節能和環保水平最高的燃煤發電廠之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不僅實現了我國火力發電技術質的飛躍,也使中國電力工業向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