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提到,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從工業互聯網發展到工業智聯網是必然趨勢。工業智聯網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知識工程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未來工業的核心基礎設施和新型經濟形態的支撐科技。
1月10日-1月11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鄭南寧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高文院士共同擔任指導委員會主席,中國自動化學會監事長、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飛躍與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澳門大學講座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陳俊龍共同擔任峰會程序主席的2019國家智能產業峰會在青島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
在主論壇現場,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張軍發表了題目為“從車聯網到工業智聯網”的主題演講。張軍提到,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從工業互聯網發展到工業智聯網是必然趨勢。工業智聯網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知識工程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未來工業的核心基礎設施和新型經濟形態的支撐科技。張軍從工業互聯網的典型應用——車聯網談起,從工業網聯技術發展過程的視角分析了工業智聯網的構架、關鍵技術和前沿趨勢,并對智聯網視域下的未來智聯交通作出了展望。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初潮
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鄭南寧院士在會議上提到,中國趕上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末班車,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前,人類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初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標簽是人工智能,標志是如何用智能帶動工業發展。人類使機器變得聰明,機器變得聰明將會使人類變得更加聰明,同時工業革命將會為人類創造巨大的財富。鄭南寧指出,回顧前三次工業革命,都是以提高效率為前提來為社會創造價值與財富,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一次飛躍性進步。
當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性試驗與研究是發展首要任務。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黨委書記、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理事長牟克雄在會議上說道:“青島是智能產業試驗基地,下一代移動通訊、互聯網、機器人等以信息為代表的產業布局,隨著新一代產業發展攜創新、協調、綠色、共享為輔助,是實現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增長發展的重要途徑?!?/p>
同時,工信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兼秘書長莫瑋在會議上表示,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是黨中央首次將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明確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同時,山東又是全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實驗區,工業基礎雄厚,轉型需求迫切。因此,國家的大力支持與當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需求,是工業革命4.0崛起的重要原因。
此外,相關資料顯示,“工業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2019年是工業4.0騰飛發展的重要一年,同時也是人工智能加速應用工業互聯網的創新元年。
其中,現在備受關注的車聯網即是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
車聯網如何發展到工業智聯網?
根據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的定義,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是由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的巨大交互網絡。通過GPS、RFID、傳感器、攝像頭圖像處理等裝置,車輛可以完成自身環境和狀態信息的采集;通過互聯網技術,所有的車輛可以將自身的各種信息傳輸匯聚到中央處理器;通過計算機技術,這些大量車輛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處理,從而計算出不同車輛的最佳路線、及時匯報路況和安排信號燈周期。
而張軍將車聯網的概念分為四個部分,即實現車輛智能化控制,信息網絡平臺提取車輛實時靜、動態數據,實現車-X、車-互聯網的無線通訊和信息交換,車輛+無線通信設備。車聯網的系統架構分為車聯網的感知層、車聯網網絡層、車聯網應用層三個部分,張軍提到,感知層就是傳感器網絡等方面、網絡層包括車聯網管理中心與4G網絡方面、應用層包括智能交通、車載娛樂等。
而車聯網的發展方向,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例,即分為五個部分:內部感知——車輛內部裝有傳感器,感知車輛運行狀態參數,駕駛人狀態測量;外部感知——通過雷達、攝像頭、GPS等傳感器獲取周圍道路環境信息;車網互聯——與互聯網相連,實現智能化車輛控制與智能化交通控制;車車互聯——與他車互聯,實現碰撞預警、自動避障、車距保持、路況分享等;車路互聯——與路側設備相連,實現運輸管理、車速引導信號控制、施工區提醒等。
張軍認為,車路協同將是車聯網的發展方向。通過多媒體站、車載導航、多媒體通道整合信息實現“人、車、路”三者結合,可有效實現車車、車路間智能協同與配合,充分利用交通系統的時空資源;降低事故;節約能耗;降低事故44%;節約能耗39%。
張軍提到,工業互聯網是人、設備、數據之間利用智能技術的創新,從工業互聯網發到工業智聯網,即是在應用層加入了智能服務得到智慧、自動層加入感知計算得到知識、數據層加入智能計算得到信息進而實現新的架構??煞譃榫W絡的智能感知A1(寬帶泛在網與分布式智能感知)、知識計算A2(智能邊緣計算與自主知識獲取)、智慧服務A3(多元化與個性化的智慧服務);B1(網絡與信息的自組織)、B2(信息、可信)、B3(自然交互、虛實交互)、B4(群智、決策),工業智聯網更強調知識與智慧。
工業智聯網下的智聯交通
同時,張軍提到現有交通方式的弊?。喝诉m應系統。由出行航班的親身經歷,從提前購票、早到等待、晚到改簽、多次安檢、等出租等多條出行問題,將人適應系統的問題不斷放大。張軍強調,未來交通方式的變革是:系統適應人。即以一體化方案,一“票”出行、一站安檢、實時航班、共享出租并存的方式體現,這才是真正的“人民當家作主”。
未來交通新技術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綜合交通的深度融合,也是智能載運工具網聯化、自主化;智能基礎設施協同化、智慧化;智能運行服務知識化、個性化的高效安全綜合交通系統的具體表現。
而在未來交通新技術方面,張軍提到了三個重要方向:天空地網絡、大數據、定制服務。
對于定制服務,張軍提出了“三層四片”的概念?!叭龑印狈譃槎鄻踊€性化的智能服務(智慧到決策);智能邊緣計算,可信知識(信息到知識);寬帶泛在網、分布式智能感知(信息到信息)。“四片”分為自組織性;可信、安全;自然、交互;群智、優化??蓪崿F時間配置升為分鐘級、空間配置升為米級、服務配置更優化。
自主智能交通系統,張軍認為,它的必要性在于以智慧服務為主要特征的自主交通系統是未來交通的發展方向,將引發近百年來交通形態和模式的重大變革。而技術對象在于環環相扣、以人為本:人在環、機在環、智在環、人機環;服務對象在于網網智聯、協作互融:人際網、物聯網、人流網、物流網。因此,跨界智聯網與混合智聯網:空天智聯網、空地智聯網、車路智聯網所實現的是最廣泛、深刻、高效、精準的人物時空優化適配交通服務。
來源:億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