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入第二篇章
國際數據公司IDC此前公布了2019年及未來全球信息技術(IT)行業預測。
據分析,過去幾年里,IT及商業領袖們始終專注于其企業必須經歷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他們利用第三平臺技術(云計算、移動、大數據/分析、社交)重組企業架構,而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增強與虛擬現實等創新加速器更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轉型。
如今,隨著數字覆蓋面擴大、智能技術廣泛普及、應用程序與服務開發爆發式增長、客戶期望不斷變化、網絡環境日趨可信和安全,企業不斷釋放出“倍增創新”能力,數字化轉型已進入第二篇章,且勢頭不斷增強。在這個技術與商業日新月異的環境中,企業競相擴大自己的數字化創新能力,以便在迅速數字化的全球經濟中提升競爭力、實現繁榮發展。
IDC Future Scape報告中認為,鑒于競爭對手和產業都在向數字化轉型,如果企業不能快速向數字化轉型,到2022年,它們逾三分之二的目標市場會消失。
IDC公布的2019年及以后全球IT市場十大預測包括:其一,數字化的經濟。到2022年,逾60%的全球GDP將都是數字化的,推動2019-2022年期間與IT相關的投資將達到約7萬億美元;其二,數字化原生IT。到2023年,75%的IT支出將用于第三代平臺技術,因為逾90%的企業會建立數字化原生IT環境,在數字經濟中快速增長;其三,邊緣計算快速增長。到2022年,逾40%機構的云部署將包含邊緣計算,25%的終端設備和系統將執行人工智能算法;其四,應用的革命。到2022年,90%的新應用將采用微服務架構,提高設計、調試、更新和利用第三方代碼的能力,35%用于生產環境的應用將原生支持云計算服務;其五,新的開發者階層。到2024年,新出現的不使用定制腳本的專業開發人員,將使開發者數量增加30%,加速數字化轉型;其六,數字化創新爆發。從2018-2023年,借助新工具/平臺、更多開發者、靈活的方法和大量代碼重用,新開發的應用數量將達到5億款,相當于過去40年的總和;其七,通過專業化實現的增長。到2022年,25%的公共云計算服務將基于非x86處理器(包括量子計算機)。屆時,機構在垂直“軟件即服務”應用方面的支出超過水平應用;其八,人工智能成為新的用戶界面。到2024年,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用戶界面和過程自動化將取代三分之一目前基于顯示屏的應用;到2022年,30%的企業將利用對話式語音技術提供客服服務;其九,更高的信任度。到2022年,50%的服務器對數據進行加密,逾50%的安全警報由采用人工智能的自動化過程處理,1.5億人將有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身份;其十,機構使用多種云服務。到2022年,四大云平臺將托管80%的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部署,但到2024年,9成的全球1000大機構將通過采用多款云服務,或者混合云技術和工具減輕對某一云服務的依賴。
Gartner:基于大數據提供貼心服務將是科技的未來
作為全球知名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之一,Gartner公司近日列出了企業組織在2019年需要探究的幾大戰略性技術趨勢:自主設備、增強分析、AI驅動的開發、數字雙生、邊緣計算、沉浸式體驗、區塊鏈、智能空間、數字道德和隱私、量子計算。
這十大科技趨勢被認為在未來5年將產生破壞性創新,并帶來商業機遇。Gartner副總裁兼研究員大衛·希爾雷(David Cearley)說:“無處不在的智能設備提供各種基于大數據的貼心服務,將是科技的未來。”
其一,自主設備。機器人、無人駕駛飛機和自動駕駛汽車等自主設備,將依靠使用AI來自動執行以前由人類執行的功能。它們的自動化超越了剛性編程模型提供的自動化,它們利用AI,提供與周圍環境和人們更自然地交互的高級行為;其二,增強分析。增強分析代表了數據和分析能力的第三大浪潮,因為數據科學家可以使用自動算法來探索更多假設和可能;其三,AI驅動的開發。到2022年,至少40%的新應用程序開發項目,將在他們的團隊中配置AI協同開發人員;其四,數字孿生。到2020年,Gartner估計將有超過200億個連接的傳感器和端點,數字孿生將連接數十億的實體設備;其五,賦權的邊緣。在未來五年內,專用AI芯片以及更強大的處理能力、存儲和其他先進功能將被添加到更廣泛的邊緣設備中;其六,沉浸式體驗。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正在改變人們對數字世界的感知方式。感知和交互模型的這種組合轉變將帶來未來的沉浸式用戶體驗;其七,區塊鏈。預計區塊鏈將在2030年之前創造3.1萬億的商業價值;其八,智能空間。智能空間主要實現擴展的五個關鍵維度是:開放性、連通性、協調性、智能性和應用范圍;其九,數字道德和隱私。數字道德和隱私是個人、組織和政府日益關注的問題;其十,量子計算。汽車、金融、保險、制藥、軍事和研究機構等行業從質量控制的進步中獲益最多。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