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聯合國下屬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中,中國和美國處于領先地位。
路透社援引報告內容稱,美國科技巨頭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擁有最大的人工智能專利組合,涉及8920項專利,領先于掌握5930項專利的微軟和一些主要由日本科技企業組成的集團。
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前20位的學術機構中,中國占了17個,在快速增長的“深度學習”領域尤其強大。“深度學習”是一種機器學習技術,包括語音識別系統等。
“美國和中國顯然已經取得了領先。兩國在這一領域走在前沿,無論是在應用數量上,還是在科學出版物上?!盬IPO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Francis Gurry)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高銳特別指出,中國無疑已經接受了全球知識產權體系,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專利局和數量最多的國內專利申請。
“他們(指中國)是知識產權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彼a充道。
1月31日,瑞士日內瓦,高銳向記者介紹有關人工智能創新的突破性報告
WIPO的這項研究,分析了國際專利申請、科學出版物、訴訟申請和收購活動,發現自2013年以來,人工智能的專利申請數量與之前半個世紀一樣多。人工智能一詞在上世紀50年代才出現。
可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機器學習領域的專利申請平均每年增長28%。這種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深度學習。深度學習超越了機器人技術,從2013年的118項專利申請激增至2016年的2399項。
最受歡迎的人工智能應用,是用于自動駕駛汽車的計算機視覺,在所有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專利中,有49%提及了這一技術。
高銳表示,這項研究顯示了科技是如何追隨科學的,2013年的科技應用熱潮,是在科技出版物呈現類似激增的10年后出現的。
不過他同時指出,世界上并沒有任何可靠的方法來衡量專利申請的質量,“否則人們就不需要風險投資行業了?!?/p>
去年9月,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行
另據《科技日報》報道,本月早些時候,荷蘭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Elsevier)也就人工智能發布一份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在全球范圍內,人工智能研究在過去五年(2013-2017)以每年接近13%的速度快速增長,中國、美國和印度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科研產出最多的國家。
此外報告稱,2017年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出版的文章數量位列全球第一,科研產出已在2004年超過美國,如果保持當前的勢頭,中國有望在四年內趕超歐洲。
不過,報告也指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存在的問題,如國際合作水平低,研究人員的流動性較低等。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技術學院教授孫哲南表示,雖然越來越多重要學術會議在中國召開,中國學術、人才和產業的國際化融合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但我國還是要加大力度進一步融入國際主流學術圈、產業生態和社會媒體,在國際舞臺發揮與我國人工智能科技實力和產業規模相稱的領導者作用。
摘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