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28,中國科學院大學發文成立人工智能技術學院,這是我國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首個全面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學院。
2017.11.2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揭牌成立,同時招收本科生、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2018.1.18,上海交通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將重點開展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技術、人工智能芯片與系統構架、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
2018.3.6,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宣布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初定設置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智能系統與應用兩個專業,本科生招生規模為60人-100人。”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正在對全球經濟、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為抓住人工智能發展機遇,近年來南北高校紛紛發力,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據悉,截至2017年12月,全國共有71所高校圍繞人工智能領域設置86個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2018年全國高校首批612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已布局建設57個人工智能類項目。(相關閱讀:剛出校門就年薪50萬 人工智能高校了解一下?)
隨著《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啟動實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也在不斷探索和完善。2019年1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舉行人工智能學院揭牌儀式,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目前,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已經完成,師資方面,將由鄭南寧院士作為首席教授。
三年磨一劍
據悉,西安交大從2017年便開始籌備人工智能本科生試驗班,并且成立了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工作組。工作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教授領導和主持,在總結西安交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32年來培養人工智能研究生的實踐基礎上,廣泛征求校內相關學院、海外知名教授的意見,參考世界一流大學相關專業課程的設置,經過多次研討和修改,完成了西安交大“2018版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課程設置”
據了解,西安交大“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按課程群分類設置,包括通識教育、數學與統計、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機器人等11個課程群,共開設64門課程,其中必修課程41門、選修課程23門 (完成所需學分需選修其中12門)。
2018年,西安交大開始選拔第一批學生,“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正式成立,秋季第一批入學的本科生按照“優中選優”的原則,50%左右通過高考招生選拔,50%左右通過校內新生選拔,在學習過程中施行動態管理與進出機制。
院士給本科生上課
西安交大人工智能學院注重全面培養人工智能綜合基礎知識,在軟件和硬件方面都會兼顧。師資方面,鄭南寧院士作為首席教授,講師主要由人機所的教師組成,院長孫劍本人也會給親自上陣,給本科生上課。此外學院還計劃聘請外校的客座教授,以及曠視研究院的骨干研究員擔任講師;在學院定位方面,學院將讓學生一方面能扎實打好基礎,一方面能接觸前沿知識,培養具備“基礎素質、創新素質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名單
除了這些新開設人工智能學院的高校外,國內也有一些高校本身就有和人工智能相關的專業。
摘自《新浪教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