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角度,我認為推進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應該把著力點放在生產力的提升上。經過過去4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制造已經完成了對發達國家規模的追趕,進入了人均制造業增加值追趕的新階段,這個過程應該說難度更大,面臨的問題更多。
現在講制造業轉型升級,不同領域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做很多闡述。回到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現狀,規模追趕完成了,人均追趕是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對此,提升生產力非常重要。中國現在生產力水平相比美國、德國、日本、韓國這些制造強國還有很大差距。要支撐中國制造業持續、高質量的發展,還要提升各種要素的生產力水平,不管是勞動生產率還是資本生產率,或者綜合來看,全要素生產率是非常關鍵的。
轉型升級的主戰場實際上是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應該著重通過低成本擴張來提升市場占有率,要轉向提高資本的收益率、投資回報率等效益指標。轉型升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投入有不確定性。
從政府的角度看,應該更有效地運用政府手中有限的資源集中用于政府最應該做的、最能夠做好的事情,也就是說要更好而不是更多地發揮政府的作用。過去三四十年,中國制造業發展得很快,政府確實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如果進一步分析,可能圍繞政府出臺的產業政策效果到底怎么樣有很多爭議。
有一點政府做得很好,對制造業的發展促進很大,就是政府通過大量的投入,把基礎設施的網絡建起來了,比如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大大降低了制造業發展的物流成本。
今后促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政府應該在環境的打造上發力。也即,政府應該提供一個供需基本平衡、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優質優價、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環境。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本報見習記者趙利利據其在2019中國制造論壇上的發言整理)
摘自《中國科學報》